隧道施工時,為開闢工作面以縮短工期和改善施工條件而增設的坑道。常用的輔助坑道有橫洞、斜井、豎井和平行導坑。

  選擇輔助坑道應根據隧道長度、施工期限、地形、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棄碴場地等條件,以及通風和排水需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可以單個、多個或組合使用。

  橫洞 多用於一側覆蓋層較薄的傍山隧道,用以增辟工作面和縮短出碴進料距離(圖1)。若洞口有有其他工程幹擾,無法從正面開挖正洞,或洞口路塹挖方量大而洞口側面覆蓋層較薄,均可利用橫洞提前開挖正洞。橫洞與隧道中線的平面夾角最好為90°,不宜小於40°,應設向外的不小於3‰的縱坡,以利排水和運輸。

  斜井 當長隧道埋深不大,或深埋隧道地表旁側有低窪地形時,可采用斜井(圖2)。斜井傾角不宜大於25°,斜井中線與隧道中線平面交角不宜小於40°,斜井運輸可用皮帶運輸機或卷揚機軌道運輸。

  豎井 在隧道上方有低窪地形時,可在隧道的一側或頂部設置豎井(圖3)。它本身的掘進是垂直向下進行的,開挖爆破效率較低。豎井中的運輸采用吊桶或罐籠提升,地面需要安裝井架和天輪等龐大的設備,地下需佈置井底車場,運輸能力有限而能源消耗較大。為瞭安裝地面提升設備,井口需要修建加固結構,且需有較寬闊的場地。豎井本身的施工期較長,造價較高。在隧道建成後,豎井可作為通風之用。

  平行導坑 簡稱平導。一般平行於正洞,適用於長大的越嶺隧道無法采用其他輔助坑道時,能同時增辟幾個工作面以加快正洞施工速度,並解決施工中的運輸、通風、排水、測量、探明地質及施工安全等問題。由於開挖量增加,約增加隧道造價的15~25%,如超前正洞的長度不夠,就不能增辟工作面以縮短工期。隨著鉆爆技術及施工機械化的發展,正洞采用瞭全斷面開挖而加快施工進度;通風機和風管也向大型化發展,無需平行導坑作通風巷道,故平行導坑已很少采用。當地質不良,有大量地下水或瓦斯排出,或平行導坑可利用作修建第二線隧道的導坑時,則采用平行導坑較為有利。平行導坑每隔120~180米設一橫通道和正洞相連,其間的交角以40°~4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