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運用系統思想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臨床的一種理論體系。經絡是輸運全身氣血,聯繫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身體各部分組織器官的通路。經絡學說與髒象學說密切相關,廣泛應用於針灸療法、氣功療法等方面。它是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已成為中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在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已有記載。在西元 259年皇甫謐編著的《針灸甲乙經》中對於經絡學說和針灸療法進行瞭系統的歸納和整理。歷代中醫文獻對經絡學說又作作瞭不斷發展。到瞭近代,由於相繼發現經絡敏感人,由於針刺麻醉取得顯著療效,開始研究經絡感傳問題,企圖揭示經絡的實質。現已提出多種探索性理論,但尚無定論。有人從生物控制論的觀點出發,認為經絡與血管系、淋巴系相關,是人體綜合信息系統。有人根據經絡分佈和穴位療效,探討其與周圍神經系統的關系,提出經絡與神經、體液調節機能相關的假設。有人認為經絡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特殊機能對人體局部的投射,由此解釋針刺一個穴位引起一條感應通路的原因,提出類傳導假設。也有人根據生物電現象提出經絡的實質是人體內電通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