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築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有關資訊進行收集、加工、傳輸、存貯、檢索等過程的總稱。它是建築業各級、各部門據以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分析、研究和決策的科學手段。

  資訊分類和管理 ①按資訊的穩定性分為:固定資訊和流動資訊。固定資訊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一定時間內可在各項管理工作中重複使用,如定額、計畫價格、單位估價表等。流動資訊反映某一時刻生產經營活動各個環節、各種工作的實際變化情況,如如市場價格,建設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以及生產、勞動、材料、設備、財務、成本等各種資料,時間性很強,必須及時收集、整理、分析。②按信息產生的順序分為:基礎信息、計劃合同信息和檢查信息。基礎信息如設計任務書,建設地點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工程勘察資料,各類定額、參數,施工設備、工具、模具,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工種比例,資源供應能力,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基本狀況,建築標準,施工工藝,以及常規質量控制手段和方法等。計劃合同信息如工程項目總計劃和階段性計劃信息。總計劃信息包括施工組織設計、預算以及各類資源、資金的供應計劃;階段性計劃信息有年、季、月、旬計劃,包括進度、材料、勞動力、機械、成本等項內容。檢查信息即統計信息,包括從施工準備到工程竣工全過程的實際記錄,反映各類計劃和合同執行的結果。檢查信息可按單位工程統計,也可按階段綜合統計。③按信息的傳遞關系分為:自上而下的信息,自下而上的信息和橫向信息。

  信息收集 收集初始信息,是信息管理的基礎工作。建築信息存在於建築行業的內外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因此,建築管理機構要掌握信息的來源和流向,保證其可靠性、真實性、完整性和統一性,消除信息間的矛盾和重復。

  信息加工 是信息管理的中心環節。內容包括:對信息進行分類、排序、編輯、計算、比較、選擇,使其符合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采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時,包括把信息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識別的數據碼等工作。

  信息傳輸 即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形成信息流。

  信息存貯 是將並非立即使用或雖屬立即使用,但還要作長期使用或參考的信息存貯起來。

  信息檢索 是擬定一套簡捷、適用的查找方法,以便在大量存貯信息中準確、迅速地查出需用的信息。

  信息輸出 是將經過處理的信息,按照需要的格式,打印出各類報表和明細表冊等技術文件。

  發展簡況 建築信息管理最初多靠手工進行,後來采用機械,現已廣泛地應用電子計算機。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傢,已建成不少信息管理綜合系統,用以分配建設投資,擬定工程規劃、年度計劃、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和作業計劃,統計計劃的完成情況,解決人員、材料和設備管理中的各項具體問題,編制預算,進行成本核算和經濟活動分析等。這種綜合系統往往包括若幹子系統、數據庫和服務於子系統的基本程序。中國的建築信息管理,已開始從手工處理向電子計算機處理過渡。1973年,中國著手應用電子計算機編制建築工程預(概)算的試點工作,此後相繼進行瞭網絡計劃、工程統計和成本核算、人員管理、職工工資、施工技術方案優選以及各種會計、統計報表處理方面的研究、推廣工作,並取得瞭一定的成效。1985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編制瞭《建築業電子計算機推廣應用規劃》,將進一步推動電子計算機技術在建築管理中的應用,使之由探索應用階段向推廣應用和聯機聯網階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