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配混時加入合成樹脂中以提高其柔軟性、可加工性或可膨脹性的一類塑膠添加劑。通常是高沸點液體或固體,以液體居多。它們借降低合成樹脂體系的分子間引力而產生增塑作用。有些塑膠隻有混入適宜的增塑劑後才能發揮其效用,例如硝酸纖維素、醋酸纖維素和聚氯乙烯。增塑劑應具有與合成樹脂的相容性、耐久性和增塑效應,應無味、無嗅、無色、不可燃、耐光、耐熱,並且價格低廉。但沒有一種增塑劑能同時滿足這些要求,因而,常需摻混使用,以協調其綜合性能。

  種類 增塑劑可分為兩大類:對合成樹脂有良好相容性的,稱為主增塑劑,可單獨使用;隻有部分相容性的,稱為輔助增塑劑,通常與主增塑劑並用,以賦予某些特定性能。增塑劑通常適用於線型、有支鏈的和輕微交聯的合成樹脂中(如聚氯乙烯類),有時也用於高度交聯的合成樹脂(如酚醛樹脂)中,以改善加工性能,但很少用於結晶型合成樹脂(如聚丙烯、聚乙烯)中。增塑劑品種和用量的選擇取決於塑料制品的最終應用要求,特別是在制造食品和醫藥的包裝材料時應選用無毒增塑劑,對此,各國都頒佈瞭嚴格的法規。常用增塑劑見表。

常用增塑劑

  生產 大多數增塑劑是酸類或酸酐類與醇類反應所生成的酯類,其性能取決於所用酸和醇的性質。增塑劑生產裝置的主要部分是催化反應器,此外,還需要配備輸送和後處理設備,以便傳輸原料及成品和分離、提純反應生成物。增塑劑的典型生產流程如圖。

  增塑方法 主要有4種:①熱混煉:將增塑劑與粉狀合成樹脂(包括其他塑料添加劑)混合後,再用密煉機或開煉機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塑煉。②幹混:將增塑劑加入合成樹脂粉料中,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進行攪拌,制得外觀與原始合成樹脂無大區別的幹混粉料。③制糊:將微細粒子型的合成樹脂在有充分剪切作用的摻混機中混入增塑劑內,形成穩定可傾瀉的糊料或漿料(見增塑糊加工)。④制成溶液:將合成樹脂溶解於適當溶劑(或混合溶劑)中,然後再混入可調整溶解性能的增塑劑,即成為合成樹脂的增塑劑溶液。前 3種方法需加熱並需攪拌,第4種方法無需加熱。

  

參考書目

 K.Thinius, Chemie, Physik und Technologie der Weichmacher, 2-te Verbesser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Leipzig,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