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幫,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足部穿著物。鞋的製作包括鞋設計、材料選擇、加工成型等過程。

  沿革 鞋的歷史悠久。在中國,鞋的形象最早見於氏族社會時期的彩陶。現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一雙用皮縫製的鞋。古代的鞋主要有屨、舄、、屐、靸等。①屨:有麻屨、葛屨、皮屨等。麻屨最常用,以麻繩編成,編時邊編邊砸,使之結實。葛屨穿於夏天,皮屨穿於冬天。皮屨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韋履之稱。少數數民族的皮鞋稱鞮。《說文》:“鞮,革履也,胡人履連脛謂之絡鞮。”絡鞮即鞾(靴),因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而傳入中原。約自漢代以後,履取代屨,成瞭鞋的通稱;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為總稱。②舄:屨的別名。有單底為屨,木制復底的叫舄之別。復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時專用的鞋,故又稱達屨。③:又稱亐。是一種草編的鞋,常稱芒,被勞動者穿用。③屐:即木屐。一種為平底木屐,一種為底下設齒木屐。此外,屐曾引申為鞋的泛稱,如草屐、錦屐、帛屐等。⑤靸:即拖鞋。深頭、平底無跟。初以皮制,屬韋履的一種;秦代始以蒲草制作,並稱靸鞵。

  自商周時期起,鞋的穿著均有制度。如漢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屨,出門則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隻是式樣略異,女子流行軟底透空錦靿靴。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種增多。明代官員著靴或雲頭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雙梁鞋,庶民百姓則穿佈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縫靴,纏足婦女穿以樟木為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幫外邊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幫裡邊的叫“裡高底”)。清代,皇帝上朝時穿方頭朝靴,官吏公服為黑緞靴,武弁穿快靴(稱“爬山虎”),高級官員多穿牙縫靴。鞋頭逐漸由方變尖。鞋的名稱有雲頭、鑲嵌、雙梁、單梁等。貴族旗人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還有室內穿的拖鞋、雨天的釘靴、冰上用的冰鞋。

  近代,中國人多穿佈鞋;皮鞋初為上層人士著西裝、軍服時穿用,後來穿者增多;膠鞋隨體育運動的興起而流行。20世紀初,中國有瞭初具規模的制鞋工業,生產皮鞋、佈鞋和膠鞋;50年代後,逐步形成皮、佈、膠、塑為主要材料的制鞋工業體系。

  世界各國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涼鞋,為現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還發現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紙莎草編結的鞋。中世紀歐洲曾流行軟鞋、涼鞋和簡單的長統靴,貧困的人則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優質皮革制鞋。直至近代,大多數鞋仍由傢庭制作。歐洲的市鎮大都有制鞋業公會。

  鞋材料 以天然纖維織物和皮革為主,近代以來化工合成材料漸多。按鞋的結構可分面料(鞋幫料)、裡料、底料、輔料4類。

  面料 主要有皮革、合成革、紡織物、橡膠和塑料等。皮鞋面料多用經過鞣制的牛、豬、羊皮粒面軟革或翻毛軟革,以及合成革;高檔鞋也有用鱷魚皮、蛇皮、雞爪皮的。佈鞋和膠鞋多選用堅固、耐磨,保溫性、吸濕性好的棉佈和毛呢,如貢佈、平絨、線呢、燈芯絨、帆佈以及華達呢、花呢、海軍呢、大衣呢等。各種合成樹脂和天然橡膠則為塑料鞋和膠鞋的主要材料。

  裡料 主要有棉佈、山(綿)羊皮、棉絮、毛氈、人造毛、松緊絨等。皮鞋鞋裡的後半部多用質地較柔軟的山、綿羊皮革,前半部多用帆佈;佈鞋的鞋裡大都采用本色白佈或漂白佈;膠鞋都用細帆佈作裡料。冬季防寒的皮鞋采用毛氈或經過硝制的毛皮作鞋裡;佈棉靴(鞋)一般絮入棉花後再用一層棉佈作裡,也可用毛氈或松緊絨作裡。目前有些鞋還采用樹脂發泡復合材料或人造毛作鞋裡。

  底料 主要有硬革、軟革、仿皮革、佈、橡膠、塑料、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等。硬革是以牛、豬皮經加工而成的,多用於皮鞋,少量用來制作皮底佈鞋。此外,皮鞋還廣泛采用仿皮底。佈是傳統佈鞋底的主要材料。以舊佈為原料經加工打成袼褙或補絮成底坯,用麻繩以手工或機器納成千層底或毛佈底。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樹脂,多用於塑料鞋和佈鞋。橡膠有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用於膠鞋和佈鞋。軟革有人造革和天然皮革兩種,多用於佈拖鞋和軟底佈鞋。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多用於皮鞋和佈鞋。

  輔料 主要有鞋眼(圈、釬),鞋帶,橡筋佈,尼龍搭扣,拉鏈,絲、棉、麻縫線(繩),釘,鉚釘,無紡佈,紙板,作內包頭和主跟用的皮革,各種裝飾物、支撐件、膠粘劑,以及漿糊等。

  制鞋工藝 中國的制鞋工藝在很長的時期內一直沿用手工縫合成型工藝。20世紀以來陸續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專用設備,制鞋工藝發展很快,大致可分為縫绱工藝、註塑工藝、模壓工藝、粘合工藝、組裝工藝等。

  縫绱工藝 主要是將鞋幫和鞋底通過手工或機器縫合成型。是皮鞋和佈鞋的傳統成型法。這類工藝有手縫、機縫兩種。手縫中的反绱、明绱、正绱是佈鞋的傳統方法,機縫中的壓條縫和沿條縫是皮鞋的傳統方法。

  註塑工藝 有 4種方法。①註塑法:以中等註射壓力,機筒溫度較高,將合成樹脂塑料註入模具內,一次完成鞋底固化及幫底結合成型。多用於佈鞋。現在皮鞋、塑料鞋、膠鞋也采用這類工藝。②註膠法:將橡膠通過機筒塑化,再以較高註射壓力註入模具內,同時完成制底及幫底粘合成型。用於佈鞋、膠鞋。③澆註法:將定量的反應性原料液(如聚氨酯,聚酰氨等)的A、B組分,在混合頭內高速攪勻後澆註到模腔內,使其在常(高)壓下固化結合成型。現多用於生產膠鞋和少數佈鞋。④搪塑法:將塑溶膠傾入靴、鞋陰模腔中,邊加熱,邊旋轉模具,使一部分塑溶膠在離心力作用下附在模腔壁上凝成坯體,倒掉多餘塑溶膠液,繼續加熱使坯體熟化成型,脫模後再放入鞋的裡料。用於膠鞋和塑料鞋。

  模壓工藝 在已繃上楦的幫腳下(鞋幫下口)貼合鞋底、圍條(用於膠鞋),將膠坯放入模具內,進行加熱和加壓,經硫化成型。多用於膠鞋、皮鞋和佈鞋。

  粘合工藝 有 3種方法:①熱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貼後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間接加熱或用空氣、蒸汽直接加熱,在膠制部件硫化的同時,使幫、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後跟等部件預先模制成型再與其他部件粘貼送入硫化罐中加熱硫化的稱二次硫化法,是膠鞋生產的傳統工藝。現在有些佈鞋也采用此法。②冷粘法:鞋幫、鞋底塗上膠粘劑,在室溫下加壓粘合成型。現多用於皮鞋、佈鞋、膠鞋。③粘縫法:鞋幫和鞋底冷粘後,鞋底的周沿再用線縫,以增強底和幫之間的牢度。

  組裝工藝 將註模、模壓或沖切制好的鞋部件裝配成鞋。現多用於塑料拖鞋和膠拖鞋。

  鞋品類 鞋有多種分類方法。①按穿用對象分,有男、女、童等鞋。②按季節分,有單、夾、棉、涼等鞋。③按材料分,有皮鞋、佈鞋、膠鞋、塑料鞋。④按工藝分,有縫绱、註塑、註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等鞋。⑤按款式分,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⑥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等。

  勞動保護鞋 能在特殊場合起保護作用的鞋。如煉鋼鞋,幫面一般用牛皮,鞋底多用牛底革或輪胎,鞋前頭內襯鋼包頭;電工鞋,一般為電絕緣性能好的橡膠底;礦工靴和水田靴(又稱水田襪),一般是橡膠制作的高統靴,靴底比普通雨鞋(靴)厚,能防水。水田靴還有連褲的。

  運動鞋 有登山靴、體操鞋、田徑鞋、各種球鞋等。鞋面除籃、排球鞋宜用帆佈外,其餘多采用軟革、帆佈、尼龍佈等。鞋的頭部、中腰、後跟都加軟革圍子以增加鞋幫的強度。鞋底多采用橡膠,增加彈性。鞋口裝有復合泡沫材料,以保護踝部。橄欖球鞋和足球鞋的鞋底裝有塑料或橡膠制的栓釘,可在軟質或硬質場地穿用。排球鞋因承受經常跳躍的沖擊力,在內、外底之間裝有能起緩沖作用的中底;外底著地一面有凸脊花紋以增強其摩擦制動力;底邊緣有突出的棱線,具有較好的支撐效果。滑冰鞋和滑雪鞋多以皮革為幫面。旱冰鞋底部裝有輪子,可在陸地上滑動。

  旅遊鞋 因宜於遠足而得名。特點是輕、軟、合腳。鞋幫多采用皮革或紡織物,也可二者搭配使用;鞋幫前後均有加固的皮圍片,幫上嵌有裝飾條;鞋底輕便耐磨,具有防滑作用。旅遊鞋可采用各種工藝生產,一般有低靿、高靿兩種,款式多樣。

  展望 鞋將向生產自動化、工藝裝配化、功能多樣化、款式時裝化的方向發展。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電子計算機輔助生產(CAM)日漸得到廣泛應用。皮、佈、膠、塑 4大類鞋朝工藝互相滲透、材料款式互相借鑒的方向繼續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也將不斷出現,從而促進制鞋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逐步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