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冷機中實現製冷機迴圈的工質。它在低溫下吸取被冷卻物體的熱量,然後在較高溫度下轉移給冷卻水或空氣。在蒸氣壓縮式製冷機中,使用在常溫或較低溫度下能液化的工質作為製冷劑。製冷劑在製冷系統中迴圈流動時發生週期性的氣-液相變。這類製冷劑有單組分和多組分之分。單組分製冷劑在相變過程中溫度不變;多組分製冷劑按其在相變時溫度是否改變,有共沸的(溫度不變) 和非共沸的(溫度要變)兩類。在氣體壓縮式製冷機中使用氣體製冷劑。這種製冷劑在製冷系統中迴圈流動時始終為氣態。在吸收收式制冷機中使用由吸收劑和制冷劑組成的二元溶液作為工質。蒸汽噴射式制冷機用水作為制冷劑。

  制冷劑的種類較多,且在不斷地發展。早期使用的制冷劑有氨、二氧化硫、氯甲烷、二氧化碳和硫酸等,這些制冷劑中除氨外其他已很少使用(二氧化碳尚被用來生產幹冰)。20世紀初曾提出使用丙烯、丙烷、乙烯和乙烷等碳氫化合物作為制冷劑,但由於它們具有較強的燃燒性和爆炸性,隻適用於石油化工和天然氣液化等方面。從1930年開始,各種氟利昂(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相繼被用作制冷劑。氟利昂具有毒性小、不燃燒、腐蝕性小、分子量大和壓縮後的排氣溫度低等優點,因而在很多場合取代瞭其他制冷劑。1950年後出現瞭由兩種氟利昂互溶組成的共沸混合工質。它在性能方面比單一組分的氟利昂更為優越:可達到更低的蒸發溫度,可使制冷機的制冷量增大,壓縮機的排氣溫度降低等。因此,這種制冷劑應用日益廣泛。1960年以後,人們對非共沸混合工質的應用進行瞭大量的試驗研究,並已將其用於天然氣的液化和分離等方面。應用非共沸混合工質單級壓縮可得到很低的蒸發溫度,而且可以增加制冷量、減少功耗。

  制冷劑常以規定的代號表示。常用制冷劑的代號和特性見表。

常用制冷劑的代號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