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本植物為原料的編織工藝品。

  沿革 草編是中國最古老的編織工藝品之一。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有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葦席。據《禮記》記載,周代以莞(即蒲草)編織莞席已很普遍,並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頭戴由苧麻和蒲草編織的鬥笠。秦漢時代,草編在民間廣泛流傳,品種也增多,有草履(鞋)、蒲團(佛教徒打坐或跪拜時所用的圓形坐墊)、鬥笠、蓑衣、簾、席、扇等等。唐代,除瞭以蒲草編織衣裳(俗稱蒲衣)外,還能以蒲草編織大幅的、不怕風雨日曬的船帆,俗稱蒲帆。明代,最著名的草編是坐團,它由蒲團發展而來。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河南、山東等地以麥草莛編織草帽緶,用以制作草帽,並一直延續瞭100多年。19世紀40年代,中國草編開始出口。這一時期浙江的草席也遠銷歐洲和東南亞各國。20世紀50年代以前,民間已有用玉米皮編織的蒲團、坐墩、五谷囤等。60年代中期,山東以玉米皮編織的拖鞋、提籃等產品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玉米皮編從而迅速發展,在草編品種中約占80%以上。現在,中國草編品種已由1950年以前的草帽緶、草帽、草席發展為草地席、草籃、草帽、草帽緶、草茶墊、草坐墊、草門簾和草雜品8大類,近上萬個品種,成為中國大宗的出口手工藝品。

  原料加工 草編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皮、麥秸、瑯玡草、金絲草、黃草、龍須草、芒萁草、山尖草、蘆葦、蒲草、藺草(即燈芯草)、油草及葛蔓、葡萄蔓等幾十種。根據設計要求,有的草編利用原料的天然本色,如玉米皮的乳白色,麥秸、黃草的金黃色以及野草、蔓類等的不同深淺的綠色和棕色,給人以天然質樸的美感。有的原料需經過漂白、染色、分劈、紡經、編緶、熏蒸等工藝,使原料更加柔軟、光澤,便於加工和使用,產品也更加美觀、耐用。

  玉米皮質地柔軟而堅韌,具有象牙般的色澤和紋理。玉米皮的加工包括:①在玉米收獲時,將玉米棒包皮內柔軟、潔白的裡層部分剝下曬幹;②用水浸泡片刻,使之軟化;③分劈,用手撕成寬約1~1.5cm的細條;④熏蒸,將玉米皮細條和碗中點燃的硫磺,同時置於密封的缸內熏蒸,2~3小時後取出,即能起到消除玉米皮斑點和增白、殺菌、防黴的作用。有的玉米皮還需漂白和染色。

  作為草編半成品草帽緶的原料主要是麥草莛(莖),包括麥草下節和第二節。前者莛長,用量最多;後者莛短,用量較少。草帽緶加工主要包括:①取莛,將草莛從麥秸的葉鞘內取出;②劈草,用刀將草莛劈削成寬窄不等的細條。此外,還有漂白、染色、熏蒸、軟化等工藝,它們使草莛色澤潔白,或染成各種色彩。

  品種 草編的品種主要有草帽緶、草地席、草籃、草帽、草茶墊、草坐墊、草門簾、草雜品等。

  草帽緶 簡稱草緶。是以麥草莛為主要原料,手工編織成的帶狀草編制品。大多用於制作草帽,因而得名。草帽緶有1500多個品種,可分為3類。①普通緶:以原料分,有原草緶和劈草緶兩種,而劈草緶包括寬0.2cm左右的普通劈草緶和寬 0.1cm左右的細劈草緶兩種。按色澤分,有原白(葉鞘包裹著的白色草莛)、花原(草莛全部使用,葉鞘以外的部分為黃色,它與白色草莛形成黃白相間的花斑)、全漂白、半漂白、彩色緶5種。②花樣緶:被譽為草制花邊,色彩斑斕。用其編織的產品具有獨特的風格。③玉米皮三股緶:包括寬0.5cm左右的普通緶和1cm以上的寬緶兩種。

  草地席 多以玉米皮或野草制成的三股草緶編織而成。可分為獨立圖案和拼聯圖案兩類。前者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等,可以單獨使用;後者多為正方形,可根據居室面積拼聯成各種規格的草地席。

  草籃 以質地柔軟的玉米皮、野草、草緶等為原料編織而成,再配以精美的提把,並裝飾彩色圖案。有雜物籃、童籃、嬰兒籃、手袋等。

  草帽 用各種草緶、麥草莛、瑯玡草、金絲草、玉米皮等為原料,經漂染、編織而成。有的噴膠定形,有的配以絲綢帶,或綴以絹花、絨花、羽毛和絨繡等。按工藝分為手編帽、手串帽、機釘帽3種。

  草茶墊 以各種草緶、玉米皮、蒲草等為原料,編織成各式圖案、色彩鮮艷的茶墊。規格從10~50cm,其大小和造型隨用途而變化。草茶墊還可作為室內壁飾。

  草坐墊 按用途分,有室內坐墊和汽車坐墊;按工藝分,有軟胎、硬胎兩類。硬胎坐墊以纏扣、釘鋦等工藝編織而成;軟胎坐墊以板模定型,采用平編、網扣編等工藝制成,柔軟舒適,通風,散熱性能好。

  草門簾 以玉米皮、蘆葦、草珠、葡萄蔓、麻桿等為原料,采用連環節編織工藝,或截成小節後以絲繩串連等手法制成。各種門簾都以節、珠的長短、大小和色彩變化等組成不同的圖案。

  草雜品 如各式筐、盤、簍、吊籃、花盆套等。

  編織工藝 因原料、品種和設計要求而異,主要有釘串、平紋編織、纏扣、棒錘扣、馬蓮朵、編緶、披羽編織等工藝(見編織工藝品)。釘串工藝主要用於草地席、草帽、草墊等的編織。平紋編織是編織席、墊等品種常用的工藝,它以挑、壓經緯根數的多少和寬窄不同等手法,可以達到花紋變化。纏扣、棒錘扣和馬蓮朵編織工藝多用於玉米皮編織。用馬蓮朵工藝制成的筐、簍、盒、盤等,具有漏透和浮雕般的效果。編緶主要用於草帽緶。披羽編織是在編織時邊續草,邊留茬(短的尾端),有的直接制成產品,有的先編成帶有茬的草緶,然後再制成產品。草茬披露於產品的外表,如同羽毛,因而得名,如蓑衣、鳥窩等。

  草帽緶品種繁多,因而編織工藝也多種多樣,主要有普通編法和花樣編法兩大類。普通編法工藝較簡單。它以原色草和劈草為原料,多以3~7根草莛交錯挑壓,包括挑一壓一,挑一壓二、挑二壓二等技法,不斷續草延長,編織成各種普通緶。花樣編法工藝比較復雜,一種草緶往往要以多種編法完成。它以 3~10多根彩色草莛為原料,其工藝主要是:①附著編,即編織時在一定部位將草挑起,編成各種圖案,附著在草緶的中間或邊側,如蜈蚣緶、龍骨緶、波螺緶等。②孔洞編,即在草緶中連續編織小孔,如各種篩子緶。③鋸齒編,即在草緶的邊側編織鋸齒紋,如各種粽角緶、鋸齒緶、套翅緶。④曲紋編,即通過各種顏色的草莛的回轉、折疊,形成圖案,如小翻緶。草帽緶的編織圖案富有變化,有的在邊側,有的在中間,也有全部編成圖案。它多采用改變圖案、改變色彩、留空等技法編織成連續的、類似花邊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