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預熱高爐用風的熱交換裝置、每座高爐設置3~4 座熱風爐輪流供應熱風。在早期換熱式鐵管熱風爐中,風溫隻有400℃左右;後來採用考伯式(Cowper)內燃蓄熱式格子磚熱風爐,50年代風溫一般為800℃左右,70年代超過1020℃,現在最高達1350℃。50年代以來,新式熱風爐有改進內燃式、外燃式和頂燃式三種(見圖)。

  為瞭不斷提高風溫,不斷改進瞭熱風爐結構和耐火磚材質,如燃燒室移到爐外與蓄熱室分開的外燃式,高溫部分耐火磚改用矽磚,套筒式燃燒器改為陶瓷燃燒器等。

  外燃式熱風爐是1959年以後開始出現的,有地得式(Didier)、柯柏式(Koppers)、馬琴式(Martin andPagenstecher)和新日鐵式(NSC)四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將燃燒室移至爐外;所不同的是拱頂和燃燒室頂部聯接方式不一。新建高爐較多采用外燃式熱風爐。

  1979年中國首都鋼鐵公司1327米3二號高爐使用頂燃式熱風爐,頂燃式熱風爐的燃燒室設在熱風爐頂部,風溫超過1200℃。四座熱風爐佈置成方形,結構簡單,節省鋼材,有發展前途。

  高風溫熱風爐的問題是拱頂溫度超過1450℃時,生成大量NOx等氣體,與冷凝水作用成為腐蝕劑,使爐殼產生晶間腐蝕,並在熱應力作用下產生裂紋。解決的辦法除控制拱頂溫度不超過1450℃外,殼內使用塗料或不銹鋼薄板隔層,並對焊縫進行退火處理。拱頂溫度與出口風溫差一般為200℃左右,先進的熱風爐約為120~150℃。現代熱風爐一般采用高爐煤氣加焦爐煤氣作燃料。在缺少高發熱量煤氣的條件下,采用預熱助燃空氣和煤氣的方法,也可提高風溫至12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