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中國年產特殊鋼僅5000噸左右。1952年特殊鋼產量約為3.5萬噸,其中合金鋼2.5萬噸。經過30年的建設,1982年特殊鋼產量占全國鋼產量的7%。1952~1982年,特殊鋼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5%,其中合金鋼遞增14%。50年代初期,冶煉設備隻有平爐、電爐,隻能冶煉幾個合金鋼牌號。現在除瞭用電爐冶煉或平爐-電爐混煉外,已陸續建設起電磁攪拌電弧爐、電渣爐、真空自耗爐、真空感應爐、電子轟擊爐以及各種爐外精煉與噴射冶金裝置。同時大力開展瞭金屬材料料的科學研究工作,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資源特點的合金鋼系列。現在能冶煉600多個合金鋼牌號,按1981年產量計,各類特殊鋼種的構成比例是:碳素結構鋼占15.3%、碳素工具鋼占4.3%、合金結構鋼占41%、合金工具鋼占3.8%、高速工具鋼占1.5%、彈簧鋼占17%、滾珠軸承鋼占15%、不銹耐酸鋼、耐熱鋼占2%、其他鋼種占0.1%。在特殊鋼的加工方面,可以生產10000多個規格的特殊鋼材,板、管、絲、帶、型、盤餅、環等品種基本齊全,合金結構鋼、高速工具鋼、軸承鋼及其制品已經有少量出口。

  到1982年,特殊鋼生產佈局已經展開。東北地區主要有大連、撫順、齊齊哈爾鋼廠、本溪鋼鐵公司第一煉鋼廠等;華北地區主要有太原鋼鐵公司,北京鋼廠、北京特殊鋼廠、北京冶金研究所等;華東地區主要有上海第五鋼鐵廠、上海第三鋼鐵廠、上海鋼鐵研究所、江西鋼廠等;中南地區主要有大冶鋼廠、舞陽鋼廠;西南地區主要有長城鋼廠、重慶特殊鋼廠、貴陽鋼廠等;西北地區主要有西寧鋼廠、陜西鋼廠、陜西精密合金廠等。其中,大冶鋼廠和上海第五鋼鐵廠產量最大,年產均達50萬噸或者更多,大連鋼廠的品種比較齊全。

  為瞭提高特殊鋼產品質量,許多企業采取瞭先進的檢驗手段,建立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高速工具鋼、滾珠軸承鋼、釬子鋼、不銹鋼冷軋板、小口徑地質鋼管等產品,已經分別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