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清政府在臺灣設立瞭中國第一個開發石油的行政管理機構──礦油局。同年聘請美國技師,購美制鑽機,在苗栗鑽成第一口油井,初期日抽油約1.5噸,不及一年枯竭,再鑽第二井,未獲成果,工作中斷。1887~1890年又鑽井5口,僅一口出油,後遂終止。1907年在陝西延長設立“石油官廠”。聘請日本技師,購日本鑽機、抽油機及煉油釜。同年鑽成第一口油井,初日產油約8噸,煉出煤油。1934~1935年發現瞭永坪油田。1935年成立延長石油廠。1949年發現七裏村高產產區,最好的一口井初期自噴油96.3噸/日。延長地區多以抽汲、提撈方式采油,自然遞減。自1907~1949年總共產出原油約6000噸。延長油廠所產石油對支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起瞭一定作用。1909年曾在新疆獨山子開掘過淺油井。1918年又用土法開采獨山子石油。1936~1942年新疆地方政府與蘇聯合組獨山子石油考察廠,於1937年鉆成第一口自噴油井。到1949年為止,年產油量最多約7000噸。

  四川自流井一帶氣區,以人力畜力為動力自1835年陸續鉆成超過1000米深的高產氣井。1915年改用蒸汽機動力驅動卷揚機。1939年發現瞭巴縣的石油溝氣田。1943年發現瞭隆昌聖燈山氣田。

  甘肅油礦於1937年成立籌備處,開始正式勘探和開發甘肅玉門老君廟一帶油田。1938年孫健初、嚴爽等,在老君廟一帶作瞭地質詳查。1939年鉆成第一口油井。又於1941年接連鉆到較深的“L”高壓、高產油層。所鉆第8號井,曾因失控而猛烈井噴,日產油量可達千噸左右。玉門油礦是中國使用近代石油工程技術正式開發的第一個油田,自1939至1949年共生產原油45.5萬噸。

  臺灣省於1895~1945年日本侵占時期,先後發現瞭出磺坑油田與錦水、竹東、牛山、六重溪四個氣田。另有凍子腳、竹頭畸二個含氣構造,共鉆井251口(包括其他探井27口),獲得油氣井140口,於1927年達到最高原油年產量19274噸,1940年達到最高天然氣年產量1.3475億米3。1945~1949年新鉆井9口。1904~1949年總共產油171487噸,天然氣11.3763億米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石油工業有瞭很大發展。石油、天然氣的勘探與開發取得巨大進展。50年代初,主要在西北地區進行石油勘探,發現並開發瞭白楊河、石油溝、鴨兒峽、冷湖、克拉瑪依、百口泉等一批油田。50年代後期,在四川地區發現並開發瞭南充、蓬萊、桂花等油田,在吉林開發瞭扶餘油田。1959年在松遼地區陸相沉積中發現瞭大油田──大慶油田。1960年投入開發的大慶油田采用早期內部註水(見註水開采)、分層開采技術,形成瞭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石油開發和開采技術。自1976年以來油田連續每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1963年底中國需要的石油已可基本自給,自1965年開始石油產品實現瞭全部自給。60年代還相繼開發瞭勝利油田、江漢油田、遼河油田、長慶油田。70年代以來,又發現並開發瞭任丘油田、南陽油田、江蘇一帶的油田,還在四川地區發現瞭並開發一批天然氣田。並且進行瞭海上勘探工作,有的探井已出瞭油、氣,在渤海已建起瞭三座采油平臺。自1979年始,中國與外國合作,在南海、黃海等海域進行地球物理勘探,並將陸續投入開發。

  中國的石油、天然氣鉆井已有近900臺鉆機,800多個鉆井隊,1978年總進尺602萬米。已有22個省、市、自治區找到瞭石油和天然氣,並已有183個油、氣田投入瞭開發。原油總產量(臺灣省未計入):1950年為12萬噸,1960年為521萬噸,1970年為3064萬噸。至1978年達到1.04億噸,1980年為1.05億噸。天然氣總產量(臺灣省未計入):1950年為737萬米3,1960年為10億米3,1970年為28億米3,1976年達到100億米3,1980年為140億米3。1973年起已向國外出口原油和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