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工業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早在抗日戰爭以前,已在山東、河北、遼寧、雲南、貴州等省發現瞭鋁礬土礦,80年代初,探明的全國鋁土礦儲量僅次於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和印度,居世界第六位。

  日本帝國主義為瞭掠奪中國資源,於1938年由“滿洲輕金屬製造株式會社”在撫順建成電解鋁廠,年產能力不到萬噸。1943年日本侵略者經營的“華北輕金屬公司”,開始在山東張店建設氧化鋁廠,但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第一期工工程尚未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鋁工業得到迅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首先在山東張店利用當地的鋁土礦資源和原有的部分陳舊設備,自力更生地建設瞭第一個氧化鋁廠,於1953年投產。1954年在撫順建成第一個鋁冶煉廠。1956年在哈爾濱建成第一個近代化的鋁加工廠,在吉林建設瞭碳素廠。至此,中國形成瞭從礦山一直到鋁加工的完整的鋁工業系統,基本滿足瞭當時航空、電力、輕工、機械等工業對鋁及鋁合金產品的需要。

  為瞭擴大生產,60年代以後,利用河南、貴州豐富的鋁土礦資源先後建設瞭鄭州鋁廠和貴州鋁廠,共形成瞭年產氧化鋁近百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利用西北、西南等地豐富的電力資源,陸續建成瞭蘭州、包頭、山東、貴州、鄭州、青銅峽、連城等鋁冶煉廠和一批中小型鋁廠,形成年產鋁幾十萬噸的生產能力。此外,還建設瞭西北、西南兩個鋁加工廠,擴大瞭鋁加工的能力。70年代還從日本引進瞭現代化的鋁冶煉設備(貴州鋁廠)。1982年全國共有大、中、小鋁廠48個,分佈在23個省區。鋁工業產品基本齊全,產量有大幅度增長。1982年同1957年相比,氧化鋁產量增長9倍,鋁產量增長12.5倍,鋁材產量增長18倍。80年代初開始建設山西鋁生產基地和青海等鋁廠,這些重點建設將為中國鋁工業的進一步現代化奠定基礎。(見彩圖)

氫氧化鋁焙燒窯 侯欽孟攝於貴陽鋁廠

氫氧化鋁分解槽 侯欽孟攝於貴陽鋁廠

鋁電解槽 胥國泰攝於撫順鋁廠

鎂電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