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將液態金屬“軋製”成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藝,簡稱液軋,以前曾被稱為無錠軋製,在有色金屬工業中,也稱為連續鑄軋。在這種工藝中,軋輥主要是起液態金屬的結晶器的作用,又有軋壓作用。液態軋製不同於連鑄-連軋工藝,後者是金屬在連鑄機的結晶器中凝固,在軋機中完成變形的工藝(見連續鑄鋼)。1857年,英國人貝塞麥(H.Bessemer)設計出第一臺輥式液軋機。1935年美國首先在有色金屬方面取得液態軋製的工業性生產成就。50年代蘇聯以生鐵水液軋取得成功,建造瞭幾十套生鐵鐵水液軋機,每年共生產約10萬噸生鐵板。60年代開始,其他工業發達國傢陸續建造瞭各種不同形式的液軋機,但隻用於生產鋁、銅等有色金屬或合金的帶材、線坯和型材(見鋁板帶連續鑄軋)。

  液態軋制法可以大幅度節約能源,如用於生產銅帶,比傳統方法節能達90%,生產鋁帶可節能約30~50%。用傳統方法生產銅帶的收得率為70%,而液態軋制法則高達90%。而且產品性能更加均勻,建設投資大大節省(約為傳統方法的12.5%)。缺點是軋制速度低,生產能力小。連續鑄軋機的形式很多,輥式液軋機在美國和蘇聯應用較多,能大量生產寬1600~2000mm、厚6~8mm的鋁板。蘇聯還用輥式液軋機大量生產生鐵板,並試軋高速鋼帶鋼。

  鋼水液軋由於影響成型和質量的因素復雜,一直存在制品的表面質量不好、組織和性能不均勻等缺點,至今沒有很大的進展。(見彩圖)

鋁連續鑄軋機 陶憲瑞攝於涿縣鋁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