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矽、鈣原料和集料經加水攪拌、成型,在水熱條件下硬化而製成的建築製品。

  矽酸鹽建築製品常用的含鈣原料有石灰、水泥、電石渣等;天然含矽原料有砂、火山渣、浮石等;工業廢渣含矽原料有粉煤灰、爐渣、礦渣、煤矸石、尾礦粉以及其他冶金礦渣等;集料除天然卵石、碎石和砂外,還有硬礦渣、煤渣和其他輕集料。有時還摻入少量石膏或其他外加劑。矽酸鹽建築製品按結構分有多孔和密實兩種(見加氣混凝土);按用途分有磚、瓦、砌塊、牆板以及屋面板、樓板和排排水管等品種。

  因原料和制品品種不同,生產矽酸鹽建築制品有常溫自然養護、蒸汽養護(95~100°C)和蒸壓養護(175~180°C)等幾種養護工藝。含矽原料若為結晶態氧化矽,如石英砂,在100°C以下溶解度很低,與Ca(OH)2的反應非常緩慢,因此混合料成型後,需在蒸壓釜中進行蒸壓養護;若為玻璃態氧化矽含量較多的材料,如粉煤灰、火山渣等,雖然在常溫自然養護條件下也能與Ca(OH)2產生化學反應,隻是速度較慢,就需要較長的養護齡期;如能采用蒸汽養護或蒸壓養護,則能使反應明顯加速,水化生成物的數量明顯增多,從而迅速提高制品的強度,特別是蒸壓養護,可明顯地提高其抗裂性、抗凍性和抗碳化性能。生產矽酸鹽建築制品往往由於工業廢渣或地方材料的成分變化較大,不利於質量控制。為瞭提高制品的耐久性,除盡量降低粉煤灰等含矽原料的含碳量,選擇合適的集料顆粒級配和水固比,以提高制品的密實度外,還必須嚴格控制其有效氧化鈣含量,使制品獲得較高的強度和必要的堿度,以增強其抗碳化性能及對鋼筋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