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樞紐,是城市中人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或交通活動的空間,通常是大量人流、車流集散的場所。在廣場中或其周圍一般佈置著重要建築物,往往能集中表現城市的藝術面貌和特點。在城市中廣場數量不多,所占面積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規劃佈局的重點之一。

  廣場按功能分為公共活動廣場、集散廣場、交通廣場、紀念性廣場和商業廣場。兼有幾種功能的稱綜合性廣場。

  公共活動廣場 一般是政治性廣場,應有較大場地供群眾集會、遊行、節日慶祝聯歡等活動之用,通常設置在有幹道聯通,便於交通集中和疏散的市中心區,其規模和佈局取決於城市性質、集會遊行人數、車流人流集散情況以及建築藝術方面的要求,如北京天安門廣場。(見彩圖)

天安門,城樓雄偉壯麗,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這裡舉行。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

  集散廣場 供大量車流、人流集散的各種建築物前的廣場,一般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應在規劃中合理地組織交通集散。在設計中要根據不同廣場的特性使車流和人流能通暢而安全地運行。

  站前集散廣場包括航空港、車站、碼頭等前面設置的廣場。在設計中要根據站前廣場車流和人流的特點統一佈置,盡量減少人車之間的幹擾,如站房的出入口要與地鐵車站、公共交通車站、出租汽車站、停車場等一起安排,以減少主要人流與車流的交叉。當車流與人流都很繁重時,可修建地道或天橋使旅客直接從站房到達公共交通設施的站臺,不受其他車流幹擾。如火車站的出入口可與地鐵車站、公共交通車站在地下換乘,以減少旅客攜帶重物多次上下,縮短換乘距離,減少人流與車流的交叉。站前廣場的建築除站房和上述交通設施外,還應安排必要的服務設施,如停車場、郵電局、餐廳、百貨店、旅館等,並適當佈置綠化。站(港)前廣場是旅客進入城市的大門,交通方便、服務設施周到,建築形式協調,會使人們對城市產生良好的印象。

  體育場、展覽館、公園、影劇院、飯店、旅館等大型公共建築物前廣場也屬於集散廣場,應保證車流通暢和行人安全。廣場的佈局應與主體建築物相配合並適當佈置綠化。根據實際需要安排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場。

  交通廣場 為幾條主要道路匯合的大型交叉路口。常見形式為環形交叉路口,其中心島多佈置綠化或紀念物以增進城市景觀,如長春市人民廣場有六條道路相交,中心島直徑220米。

  城市跨河橋橋頭與濱河路相交形成的橋頭廣場是另一種形式的交通廣場。當橋頭標高高出濱河路較多時,按照交通需要可做成立體交叉(見道路交叉)。

  紀念性廣場 建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建築物,如塑像、紀念碑、紀念堂等,在其前庭或四周佈置園林綠化,供群眾瞻仰、紀念或進行傳統教育,如南京中山陵廣場。設計時應結合地形使主體建築物突出、比例協調、莊嚴肅穆。羅馬聖彼得廣場是比較著名的紀念性廣場。

  商業廣場 為商業活動之用,一般位於商業繁華地區。廣場周圍主要安排商業建築,也可佈置劇院和其他服務性設施;商業廣場有時和步行商業街結合。城鎮中集市貿易廣場也屬於商業廣場。

  

參考書目

 同濟大學等編:《城市規劃原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

 李澤民編:《城鎮道路廣場規劃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