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極好的延展性能,加工成很薄的片材,稱為金箔。一直沿用的古代手工打制的方法,稱作捶金箔,從事這種手工業的作坊稱為捶金作。先將金錠打成薄片,逐層夾入烏金紙中。每迭達二千餘張,外裹繃紙。在青石砧上用鐵錘錘擊約三萬多次,即成金箔。為防止粘結,在紙上塗滑石粉。金箔厚度約為0.0003毫米。金箔用於建築物的裝飾、佛像貼金、印刷制墨、印泥,還可入藥。由金箔製成的金線可織造“雲錦”,用於服飾、工藝美術。現代電子工業中,混響器、驗電器、錄像磁頭的隙縫等也用金箔。中國生產產金箔有悠久的歷史。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金箔厚0.010毫米;金相考察證明在加工過程中曾進行退火。南京、蘇州、紹興、佛山是中國金箔的主要傳統產地。清代曾向美洲出口。中國最早關於金箔加工的文獻記載是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後,包入烏金紙,竭力揮捶打成”;“凡烏金紙,由蘇杭造成,其紙用東海巨竹膜為質,用豆油點燈,閉塞周圍,止留針孔通氣,薰染煙光,而成此紙。”世界文明古國都有制造金箔的高超技藝。古埃及法老陵墓發掘出來的文物證明,埃及很早就掌握瞭金箔加工技術。在撒哈拉的一座公元前1500年的墓葬中發現過金箔制品,公元前1450年的墓葬發掘物上有打金箔的形象。在歐洲,中世紀時漢堡、維也納等地已有金箔加工業。亞洲各國中,日本金箔制造技藝精湛,產品優良,主要產地是石川縣的金沢市。捶金作還可以生產錫箔、銅箔等,加工方法同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