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生產中用來配製型砂和芯砂的一種造型材料。在用粘土作為型砂粘結劑的情況下,每生產1噸合格鑄件,大約需要補充1噸新砂,因此在砂型鑄造生產中鑄造砂的用量最大。

  簡史 中國在西元17世紀已使用矽砂作造型材料,用於製造鐘、鏡、鍋和火炮等鑄件。但早期使用的多為天然含粘土的矽砂即山砂和河砂,它有較好的可塑性,可直接用於製造鑄型和型芯,適於當時手工生產的條件。進入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後,特別是是造型機械化後,這種天然含粘土的矽砂性能的均一性差,型砂的質量難以控制,不能滿足工藝要求,因此開始采用低含泥量的天然矽砂和將矽石破碎制成的人工矽砂。同時,也擴大瞭各種非矽質砂的使用。樹脂砂造型造芯工藝的應用和發展,對鑄造用砂的質量又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如細粉少,比表面積小,耗酸值低等。此外,對砂粒大小形狀和粒度分佈狀況也有瞭新的要求。一些缺乏優質砂源的國傢還發展瞭矽砂洗選技術,以提高矽砂的品位和質量。

  基本要求 鑄造砂應滿足以下的要求:①較高的純度和潔凈度,以矽砂為例,鑄鐵用砂要求SiO2含量在90%以上,較大的鑄鋼件則要求SiO2含量在97%以上;②高的耐火度和熱穩定性;③適宜的顆粒形狀和顆粒組成;④不易被液態金屬潤濕;⑤價廉易得。

  顆粒形狀和組成 鑄造砂的顆粒形狀和顆粒組成對型砂的流動性、緊實性、透氣性、強度和抗液態金屬的滲透性等性能有影響,是鑄造砂質量的重要指標。

  顆粒形狀 鑄造砂的形狀一般有3種。①圓形砂:顆粒為圓形或接近於圓形,表面光潔,沒有突出的棱角。②多角形砂:顆粒成多角形,且多為鈍角。③尖角形砂:顆粒成尖角形,且多為銳角。鑄造砂的顆粒形狀一般以角形系數(砂子實際比表面積/砂子理論比表面積)來表示。(見彩圖)

鑄造用圓形砂的放大照片

  顆粒組成 砂子的顆粒組成是用篩號來表示的,測定的方法是將經水洗去泥分烘幹後的幹砂倒入標準篩,再放到篩砂機上篩分,篩分後將各篩子上停留的砂子分別稱重,通常用標準篩篩分後砂粒最集中的3個相鄰篩子的頭尾篩號表示顆粒組成。

  種類和用途 鑄造砂按礦物組成不同分為矽砂和非矽質砂兩大類。

  矽砂 主要礦物組成為SiO2。①天然矽砂:用於有色合金鑄件、鑄鐵件及中小型鑄鋼件的型砂和芯砂。②精選天然矽砂:用於以有機物作為粘結劑的各種型砂和芯砂。③人工矽砂:用於鑄鋼件的型砂和芯砂。

  非矽質砂 非矽質砂種類較多,用途各異。①石灰石砂:由石灰巖破碎而成,主要礦物組成是CaCO3,用於鑄鋼件的型砂和芯砂。②鋯砂:主要礦物組成是ZrO2·SiO2,用於大型鑄鋼件及合金鋼件的芯砂或砂型的面砂,或將其粉料用作塗料。③鎂砂:主要礦物組成是MgO,用於高錳鋼鑄件的面砂、芯砂,其粉料可用作塗料。④鉻鐵礦砂:主要礦物組成是FeO·Cr2O3,用於大型或特殊鑄鋼件的面砂、芯砂,其粉料可用作塗料。⑤剛玉砂:主要礦物組成是α-Al2O3,用於熔模、陶瓷型鑄造的制殼材料。⑥橄欖石砂:主要礦物組成是(MgFe)2SiO4,用於鑄鐵件、有色合金鑄件以及高錳鋼鑄件的型砂和芯砂。

  資源 自然界中矽砂資源充足,但適合鑄造用的SiO2含量高的天然矽砂並不太多。中國於1951年開始,對境內的鑄造砂資源陸續進行瞭普查,但主要限於交通幹線和主要工業城市附近。普查結果表明,中國可用於鑄造的天然矽砂資源十分豐富,分佈范圍很廣。內蒙古哲裡木盟,天然矽砂儲藏量達數億噸,其顆粒形狀接近圓形,SiO2含量為90%左右。福建晉江、東山的海砂,SiO2含量為94~98%,含泥量低,均是較好的天然矽砂。江西的都昌、星子、永修縣均有大量第四紀河湖相積沉矽砂,SiO2含量為90%左右,含鐵量低,堿性氧化物少,粒度均勻,是較好的湖砂。廣州、湖南等地有豐富的易破碎的風化砂巖,可加工成人工矽砂,其SiO2含量在96%以上,可用於鑄鋼件的生產。

參考書目

 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鑄造研究所:《鑄造用砂和粘土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