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液體為工作介質、靠液體靜壓力傳遞能量的流體傳動。通常由液壓泵將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通過管道輸送到所需的工作地點,再由液壓馬達或液壓缸(又稱油缸)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以完成要求的動作。液壓泵、液壓馬達和液壓缸,以及控制液體壓力、流量、流向的液壓控制閥和管道等,統稱為液壓元件,由若幹個液壓元件組合起來以完成規定工作的回路總和,稱為液壓系統。液壓元件依在液壓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可分為:①液壓動力元件(液壓泵);②液壓執行元件(液壓馬達、液壓缸);③液液壓控制元件(液壓控制閥);④液壓輔件(管道、管接頭、油箱、濾油器、換熱器和蓄能器等)。液壓系統按控制方式不同分為液壓傳動系統和液壓伺服系統。

  液壓傳動的主要特點是在同等功率和承載能力下體積小、重量輕,有過載保護能力,能吸收沖擊載荷,便於實現無級調速,調速范圍最大可達1000倍,一個油源可向所需各方向傳動,實現多路復合運動,控制準確,操作輕便,易於實現遠距離控制。因此,液壓傳動已廣泛用於機床、汽車、飛機、船舶、工程機械、塑料機械、試驗機械、冶金機械和礦山機械等方面。例如工程機械中的液壓挖掘機,其大臂的曲伸、挖鬥的開閉都是用液壓缸操作的。但液壓傳動效率偏低,一般在80%以下。

  簡史 1650年,法國人B.帕斯卡首先提出瞭靜止液體中壓力傳遞的基本規律──帕斯卡定理,為液壓傳動奠定瞭理論基礎。1795年,英國人J.佈拉默創制的水壓機,是以水為工作介質的液壓傳動的初級形式。20世紀初出現瞭液壓伺服系統和各種液壓元件,使液壓傳動技術得到瞭推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液伺服閥的出現使液壓伺服系統得到瞭新的發展,它把電子控制和液壓傳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辟瞭液壓傳動應用的新領域。

  液壓介質 通常用礦物油作為液壓介質。為瞭防止油在高溫環境中著火,人們研制出防燃和不腐蝕鋼鐵的各種液壓介質,如水溶油(包括水包油和油包水)、水與乙二醇混合物和磷酸酯系合成液等。

  發展方向 液壓傳動技術趨向於高壓化、高速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集成化也叫無管聯接,用油路板、集成塊和插裝閥等來組成液壓系統,省去配管,使結構緊湊和簡化。此外,用高水基液壓油(含水量達95%以上)作為液壓介質,液壓元件和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參考書目

 嚴金坤、張培生主編:《液壓傳動》,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