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頻電流加熱工件,然後施加壓力形成接頭的 焊接方法(見圖)。利用高頻電流集中沿導體表面和沿感抗最小的通路流過的原理,使電流集中加熱工件的待焊表面,在達到熱塑性狀態或局部熔化狀態時,對工件加壓擠出熔化金屬和金屬氧化物,便形成焊接接頭。高頻焊常用頻率範圍為60~500千千赫。高頻焊分高頻電阻焊和高頻感應焊兩種。①高頻電阻焊:用滾輪或接觸子作為電極將高頻電流導入工件,適用於管子的連續縱縫對焊和螺旋搭接縫焊、 鍋爐鰭片管和 換熱器螺旋翅片的焊接,可焊管子外徑為1200毫米,壁厚為16毫米,工字鋼的腹極厚度可焊9.5毫米,生產率很高。②高頻感應焊:用感應線圈加熱工件,可焊接外徑為9毫米的小直徑管和壁厚為1毫米的薄壁管。常用於中小直徑鋼管和黃銅管的縱縫焊接,也可用於環縫焊接,但功率損耗比高頻電阻焊大。影響高頻焊接質量的主要參數是高頻電源的頻率、功率、工件成形角度、擠壓力、電極(或感應圈)與擠壓輥之間的距離和焊接速度。主要設備有高頻電源、工件成形設備和擠壓機械裝置。高頻焊質量穩定,生產率高,成本較低。適用於高效率自動生產線,是生產有縫管的先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