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金屬材料抗衝擊載荷能力的試驗,又稱衝擊韌性試驗。它是材料機械性能試驗的基本試驗方法之一。在衝擊試驗中,沖斷試樣所消耗的功稱為衝擊功,單位為焦耳(J),以Ak表示。將Ak除以試樣缺口處橫截面積F,得A<k/F=ak,其單位為焦耳/厘米2(J/cm2),稱材料沖擊值。ak可用來評定材料韌性和脆性程度,但不能直接用於設計計算。

  根據試樣形狀和破斷方式,沖擊試驗可分為彎曲沖擊試驗、扭轉沖擊試驗和拉伸沖擊試驗3種。其中以擺錘式彎曲沖擊試驗應用最廣,方法最簡單(圖1)。

  沖擊試樣 沖擊試驗的結果與試樣形狀有密切關系,用不同尺寸和形狀的試樣所得的試驗結果是不能互相比較的。因此各國都規定有標準試樣。中國標準中主要采用梅式試樣和夏比V形缺口試樣(圖2)。

  應用 沖擊試驗對金屬材料的組織缺陷非常敏感,可以檢驗出材料在冶煉和加工工藝過程中所產生的缺陷和組織變化。將相同試樣在由高到低的溫度下進行沖擊試驗時,沖擊功(或沖擊韌性)將由大到小,晶狀斷口由少到多,塑性變形由大到小,這說明材料由韌性狀態過渡到脆性狀態,通常以斷口上出現50%晶狀斷口面積時的溫度稱為韌性-脆性轉變溫度或脆性轉變溫度。

參考書目

 G.E.Dieter,Mechanical Metallurgy,McGraw-Hill,New York,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