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因天然尺寸有限,或結構構造的需要,而用拼合、接長和節點聯結等方法,將木料連接成結構和構件。連接是木結構的關鍵部位,設計與施工的要求應嚴格,傳力應明確,韌性和緊密性良好,構造簡單,檢查和製作方便。常見的連接方法有:

  榫卯連接 中國古代匠師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見中國古代木結構)。其特點是利用木材承壓傳力,以簡化樑柱連接的構造;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準外力時,能有一定定的適應能力。因此,這種連接至今仍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其缺點是對木料的受力面積削弱較大,用料不甚經濟。

  齒連接 用於桁架節點的連接方式。將壓桿的端頭做成齒形,直接抵承於另一桿件的齒槽中,通過木材承壓和受剪傳力(圖1)。為瞭提高其可靠性,要求壓桿的軸線必須垂直於齒槽的承壓面(ɑb)並通過其中心。這樣使壓桿的垂直分力對齒槽的受剪面(bC)有壓緊作用,提高木材的抗剪強度。為瞭防止刻槽過深削弱桿件截面影響桿件承載能力,對於桁架中間節點,應要求齒深(h0)不大於桿件截面高度的1/4;對於桁架支座節點應不大於1/3。受剪面過短容易撕裂,過長又起不瞭應有的作用,為此宜將受剪面長度(lv)控制在4~10h范圍內。並應設置保險螺栓,以防受剪面意外剪壞時,可能引起的屋蓋結構倒塌。

  螺栓連接和釘連接 在木結構中,螺栓和釘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即由於阻止瞭構件的相對移動,而受到其孔壁木材的擠壓,這種擠壓還使螺栓和釘受剪與受彎,木材受剪與受劈。為瞭充分利用螺栓和釘受彎、木材受擠壓的良好韌性,避免因螺栓和釘過粗、排列過密或構件過薄而導致木材剪壞或劈裂。在構造上對木料的最小厚度、螺栓和釘的最小排列間距已有規定。

  鍵連接 有木鍵和鋼鍵兩類。近些年來,木鍵已逐漸被淘汰,而為受力性能較好的板銷和鋼鍵所代替。鋼鍵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裂環、剪盤、齒環和齒板等四種(圖2)。均可用於木料接長,拼合和節點連接,其承載能力通過試驗確定。

  ① 板銷連接。用板片狀硬木銷阻止被拼合構件的相對移動(圖3),板銷主要在順紋受彎條件下傳力,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故應註意使其木紋垂直於拼合縫,為保證連接的高度緊密性和生產的高效率,宜用專門的機具按統一尺寸挖銷槽和制板銷,並按構造要求用系緊螺栓連接方木或圓木。板銷連接具有剛度好,對木構件的材質無特殊要求。在方木和原木的拼合中可收到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② 裂環連接。應用最早,連接點對木材受力面積削弱較小,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但連接主要靠木材受剪傳力,韌性較差。因此,除在環上開有裂口使環圈略能伸縮外,還要求使用幹燥的木材和提高制作環槽的精度,以保證連接的緊密性。所以,裂環連接僅適用於工廠生產的木結構。

  ③ 剪盤連接。用成對的鋼盤(剪盤和齒盤)分別嵌入連接縫兩側構件的環槽中,通過系緊螺栓受剪傳力,木構件主要受剪和承壓,具有與裂環相似的優缺點。但剪盤連接可以隨意拼拆,很適合裝配式構件使用。

  ④ 齒環連接和齒板連接。齒環和齒板是對裂環和剪盤的改進。利用高強螺栓或專門機具將齒環或齒板直接壓入被連接構件中,而不必預先挖槽,既方便又緊密,且具有較好的韌性。但齒環不能做成裝配式,齒板承載能力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