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材料表面狀況和性能以及其他防止材料腐蝕的技術。機械產品的失效形式主要為斷裂、磨損和腐蝕。對於磨損和腐蝕,除在設計、結構、選材、製造工藝和潤滑等方面加以系統地考慮外,還可採用材料保護技術來減少材料消耗和彌補材料表面性能的不足。

  機械工業中常用的材料保護技術,可按覆層材料類別和保護方法分為:①金屬清理;②金屬覆層,包括電鍍、金屬噴塗和表面合金化;③有機覆層,包括塗裝;④無機覆層;⑤轉化膜,包括鋁的陽極氧化,磷化與鉻酸鹽化化、發藍;⑥電化學保護;⑦暫時性防護。許多種材料保護技術可達到同一保護目的。在選用材料保護技術時,必須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和考慮,例如鋅在鐵基金屬上的保護覆層,可以采用熱浸、噴塗、電鍍、表面合金化和富鋅塗料塗裝等方法。選擇保護技術的基本原則是適用性和經濟性。

  材料保護技術的應用,已有很久的歷史。早在遠古時代,就已出現塗料和塗裝技術。鋼鐵熱浸錫的方法在13~16世紀已盛行於波希米亞。中國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所述的滲碳和“鋼表鐵裡”的寶刀和寶劍的制作方法,實際上是一種表面合金化和包覆技術。1837年,英國頒發瞭鋼鐵的熱浸鋅專利。1840年以後,發明瞭鋅、金、銀等的鍍層。

  材料保護技術的發展與鋼鐵的大量生產有關。20世紀以來,材料保護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日益受到重視,並得到瞭迅速的發展。例如,為滿足機械產品抗蝕和抗高溫氧化的要求,出現瞭鋼鐵的熱浸鋁;為使機械產品獲得較好的表面性能,已廣泛采用瞭滲碳、滲氮和硫氮共滲工藝;鋅、鋁、鉻、硼、釩、硫氮及其他多種共滲技術也得到瞭發展;隨著等離子噴塗、爆炸噴塗和低壓高能等離子噴塗等技術的發展,金屬熱噴塗已成為航空、煉油、化纖等部門中機械修復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