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含量不少於12%的耐腐蝕鋼,是不鏽耐酸鋼的簡稱。鋼中的鉻與腐蝕介質中的氧作用,在鋼的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氧化膜,稱為自鈍化膜,使鋼在空氣、水和酸、堿、鹽中很耐腐蝕。鋼中除鉻以外,還可加入鎳、鉬、銅、鈦等合金元素,使其具有更好的耐蝕性、工藝性或機械性能等。不銹鋼一般分為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和高強度不銹鋼3類。

  鉻不銹鋼 含鉻量在12~30%之間。最早於1912年由英國的H.佈裏裡爾利制成。按室溫下的組織結構,鉻不銹鋼又分為鐵素體不銹鋼和馬氏體不銹鋼兩類。鐵素體不銹鋼含碳量較低,不能熱處理強化,強度低,可焊性差,如0Cr13、0Cr17Ni等,主要用於制作硝酸工業、人造纖維和食品工業的設備。碳、氮總含量在0.02%以下的超純鐵素體不銹鋼,如00Cr27Mo鋼等有更好的耐蝕性和工藝性能。馬氏體不銹鋼含碳量較高,經淬火熱處理後能獲得很高的強度和硬度,但耐蝕性較差,如1Cr13、4Cr13、9Cr18MoV鋼等,多用於制造承受高載荷的汽輪機葉片、螺栓以及要求高硬度的閥片、刀具和軸承等。

  鉻鎳不銹鋼 含鉻12~30%、鎳6~12%和少量其他元素。這種鋼的含碳量極低,室溫時呈奧氏體或奧氏體加鐵素體組織。它比鉻不銹鋼具有更好的耐蝕性、可焊性和成型性。最早的鉻鎳不銹鋼於1912年由德國的B.施特勞斯和 E.茅雷爾制成。現代最常用的是含鉻18%、鎳8%的18-8型不銹鋼。這種不銹鋼屈服強度低,不能熱處理強化。但加工強化傾向大,通過冷加工可獲得高強度的線材和帶材。常用鋼種如0Cr18Ni9、0Cr17Ni13Mo2等,多用於制作化工容器、設備襯裡、輸送管道、醫療器械和儀表等。加入銅和鉬的不銹鋼,如0Cr18Ni18Mo2Cu2Ti等在稀硫酸、磷酸等非氧化性介質中有較好的耐蝕性。含碳量在0.03%以下的超低碳鎳鉻奧氏體不銹鋼如00Cr18Ni10、00Cr17Ni13Mo2,含鈦的鉻鎳奧氏體不銹鋼如0Cr18Ni9Ti等有較好的抗晶間腐蝕能力。含錳、氮的鉻鎳奧氏體不銹鋼,如1Cr18Mn8Ni5N和0Cr18Ni9N等,有較高的屈服強度。

  高強度不銹鋼 分馬氏體不銹鋼和沉淀強化不銹鋼兩類。馬氏體不銹鋼屬鉻不銹鋼。沉淀強化不銹鋼是含有適量的銅、鋁、鈦等合金元素的鉻鎳不銹鋼,經固溶熱處理後呈奧氏體、半奧氏體或馬氏體組織,再經時效熱處理後,鋼內進一步析出彌散的強化相,使鋼具有很高的強度(σb)≥1000兆帕),並保持較好的韌性和耐蝕性,如0Cr17Ni26A12MoVTi、0Cr17Ni7Al和0Cr17Ni4Cu4Nb鋼等,常用於制作耐腐蝕高壓容器、高載荷零部件、飛行器蒙皮和彈簧等。另外,相變誘發塑性不銹鋼(TRIP)是現代新發展的不銹鋼,具有更高的強度,也有較好的耐蝕性。

參考書目

 Donald,Peckner and I.M.Bernstein,Handbook of Stainless Steels,McGraw-Hill,Book Co.,New York,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