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動物門的1綱。在古生代繁盛,現已衰退。化石種類約有5000多種。現存僅1個關節目或稱亞綱(Arti-culata),約有610多種。現存的海百合綱分為2個類型:①柄海百合類,終生有柄,營固著生活,形狀很象百合花,故稱海百合。②海羊齒或稱羽星類,成體無柄,營自由生活或暫時性固著生活。

  形態 柄海百合類外觀很像植物,可以分根,莖(柄)、冠3部(圖1)。海羊齒類莖(柄)僅在幼期存在在,成長後消失,僅留最頂端1節,稱為中背板。

  莖由多數環狀骨板構成,常有稱為根卷枝或卷枝的附屬物。莖的固著端有的擴大為盤狀,有的為指狀、葉狀或錨狀,借此固著於海底。海羊齒的卷枝集中在中背板周圍,用以爬行海底或暫時固著。卷枝數目、節數和形態是海洋齒分類的重要依據。

  冠包括萼和腕2部分。初發生時,萼由2環骨板構成,每環有板5個,下面1環稱基板,上面1環稱口板。以後口板變成瓣狀。並在2環板之間出現1環支持腕的5個輻板。具有這種結構的萼稱為單環萼。如在基板之下再分化出1環下基板,則稱雙環萼。現生的海百合絕大多數都是單環萼。海羊齒類萼不發達,呈盤狀,僅能看到中背板和輻板。口和肛門均朝上,步帶溝和口相通,溝隨腕而分,溝側富有纖毛,能輸食物入口,故步帶溝又名食溝。

  腕數原始為5個,常再分枝成多個,因此,有第1次(原腕板),第2次(雙列板)和第3次(掌板)之分。與分歧點相當的腕板稱分歧軸。從1個分歧軸到次1個分歧軸之間的腕板數目常隨種而異。在描述海百合時,常用符號來表示腕板數目和不動關節的位置。如ⅡBr4(3+4)表示第2次腕板共4塊,第3~4板間為不動關節。

  腕的兩側有一系列羽枝,交互出現在各腕節的一側,因此,除不動關節靠下邊的1節外,每節有1羽枝。羽枝由羽枝節構成,其節數和形狀在分類上很重要,描述時常用P1P2P3、…表示不分枝腕外側的第1、第2、第3羽枝,PaPbPc、…表示內側的第1、第2、第3羽枝……(圖2)。用PCPDPP表示第1次腕、第2次腕和第3次腕分出的羽枝。

  生殖腺位於生殖羽枝內,成熟的生殖細胞破羽枝壁而放於水中,或仍附於羽枝上。胚有纖毛,在破卵膜稍後即獲得海百合綱所特有的纖毛環。海百合類的幼體呈桶形,故名樽形幼體。樽形幼體進一步發育為有柄幼蟲。

  生態分佈 柄海百合類多棲息於深海;海羊齒類多生活在沿岸淺海,最深不超過1500米,極個別的到4000米。底質多半都是硬的石底、貝殼底或沙底,少數種生活在軟泥底。卷枝的長短和粗細同棲息的底質常有密切關系:生活在粗底質的種類,卷枝強壯而且長大;抓住其他物體作為附著基的種類,卷枝短而粗壯;生活在軟泥底的種類,卷枝細長而直(見圖)。

  海羊齒類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區種類最多,包括瞭海羊齒的絕大多數,特別是小腔海羊齒類。分佈中心是以呂宋、婆羅洲和新幾內亞為界的三角區,中心以外逐漸減少。中國的海羊齒絕大多數均分佈在南海,南海約有60多種,黃渤海種類很少,僅有1種。在底棲動物群落中,海百合類很少為優勢種。在條件適宜時,有時在局部海區大量出現,種群密度可達每平方米65個個體。

  海羊齒營暫時性固著生活,離開附著基,腕能上下擺動遊泳。在10個腕的種類,遊泳的姿勢是相間的5腕上伸,另5腕下收。櫛羽枝類能用腕在地面匍匐移動。

  本類動物多為濾食性,食物主要為浮遊生物。深水柄海百合的食物包括小的端足類、橈足類、軟甲類的幼體、矽藻、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淺水海羊齒的食物包括甲藻、矽藻和小形甲殼類。櫛羽枝類的食物包括單細胞的絲狀藻、矽藻、有孔蟲和小形甲殼類等。在海洋裡幾乎沒有什麼動物會吃海百合,A.H.克拉克認為可能由於海百合觸手能分泌1種有毒物質,麻痹其他動物。

  吸口蟲是寄生於海百合類的特殊多毛類,種類很多。它們能伸出長吻徐徐匍行於寄主的腕上或盤上,有的能形成類似蟲癭或胞囊的構造,躲在裡邊。與海百合類營共棲的動物很多,如蛇尾綱的板蛇尾、甲殼類的假鼓蝦、鎧甲蝦和浪漂水虱等。

  分類 本綱分為4個目(或亞綱):遊離海百合目(Inadunata)、可曲海百合目(Flexibilia)、圓頂海百合目(Camerata)和關節海百合目(Articulata)。現生的海百合均屬關節海百合目。

  

參考書目

 A.H.Clark,A Monograph of the existing crinoids,Bulletin of U.S.National Museum82,Vol.1,Washington,1921.

 H.B.Fell,Ecology of Crinoids,In R.A.Boolootian(ed.),Physiology of Echinodermata,Interscience Publishers Co.,New York,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