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締組織的一種,可分外骨骼和內骨骼兩大類。它為動物體的軟組織提供保護和支援,也為肌肉提供附著的基礎,構成一個連接的、可以運動的杠桿系統。骨骼、關節和肌肉3個密切相關的部分構成動物的運動裝置。動物各種動作的完成主要是由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運動是以骨骼為杠桿,關節為樞紐,肌肉收縮為動力而完成的。

  功能與結構 骨骼的功能主要是供肌肉附著,作為動物體運動的杠桿;支持軀體,維持持一定的體形;保護體內柔軟的器官,如顱骨保護腦和延髓、胸廓保護心和肺等;協助維持體內鈣、磷代謝的正常進行;骨髓腔中的紅骨髓有制造血細胞的功能。

  骨分密質骨與松質海綿骨。密質骨由整齊排列的骨板構成,排列在骨表面的骨板是外環骨板,排列在內部圍繞骨髓腔排列的是內環骨板,在內、外骨板之間有很多呈同心圓排列的骨板,叫哈弗斯氏系統,其中心管叫哈弗斯氏管。在管內有血管和神經通過。密質骨主要構成長骨的骨幹。松質骨呈海綿狀,也叫海綿骨。由許多骨質小梁形成網狀結構,網孔內有骨髓。這些骨質小梁的排列與作用力的方向相適應。松質骨存在於長骨的骺端、短骨和不規則骨的內部。骨髓腔位於骨幹中央和松質骨的間隙。在骨外有結締組織形成的骨膜(periosteum)包被,內含血管和神經。骨膜在骨的生長和骨折的修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類型 由於各骨塊在機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4種類型:①長骨,通常呈管狀,兩端粗大,主要見於四肢,如股骨和肱骨,起著支持和杠桿的作用。肋骨屬於弓形長骨,長而彎曲,沒有骨髓腔。②短骨,方形或圓形小骨,如腕骨和跗骨,骨質堅實,起著分散壓力和改變力方向的作用。③扁骨,扁平的板狀骨,如頭蓋的各骨片,起著保護腦的作用。不屬於以上類型,形狀不規則的都屬於不規則骨,如巖狀乳突骨等。

  硬骨依其發生上來源的不同,可分為軟骨原骨和膜原骨兩種類型:從間充質經過軟骨階段再變成硬骨,稱軟骨原骨或替代性骨,例如,脊柱,肋骨,四肢骨和頭骨的一部分;另一種是在間充質的基礎上,不經過軟骨階段而直接形成硬骨,稱膜原骨或皮性硬骨,例如,頭骨頂部的額骨,頂骨,頜弓上的前頜骨、上頜骨、齒骨等。軟骨原骨和膜原骨隻是根據發生來源不同而區分的,它們一經變成硬骨,從形態或性質上就不易分辨瞭。

  骨的成分 骨是由堅硬的礦物質(羥基磷灰石結晶3Ca3(PO4)·Ca(OH)2,是磷酸鈣和氫氧化鈣的復合物)和骨膠的有機質結合而構成。兩者的結合使骨具有很大的韌性和堅固性。用火燒的方法除去骨膠,骨塊就失去彈性而變得松脆易碎;用稀鹽酸浸泡骨塊,使礦物質溶解,則骨塊失去堅硬性,變得像橡皮一樣柔韌可曲。

  骨中的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此外還需要維生素 D,促進鈣、磷在腸道的吸收,從而促進骨的形成。維生素D來源於食物,或在日光照射下由體內合成。

  全身骨骼的區分 一個典型的陸生脊椎動物,全身骨骼依著生部位可分作中軸骨骼和附肢骨骼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頭骨、脊柱、肋骨和胸骨,後者包括肩帶、腰帶及四肢骨。下面以傢兔為例,將主要骨塊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