鯡形目鯡科鯡屬的1種。最大個體可達50釐米。體長而側扁,腹部近圓形。頭中等大。眼中等大,側上位,有脂膜,每側有前、後兩鼻孔;眼間隔中間有一長凸棱。口小而斜,側上位。下頜較上頜略長,下頜、犁骨及舌上均有細牙。鰓孔大,鰓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耙細長而扁。全身除頭部外均被圓鱗。無側線。有縱列鱗52~54。背鰭條15~17;臀鰭條17~18;尾鰭深叉形。腹部棱鱗不尖銳。體背灰黑色,兩側及下方銀白色,側上方微綠。分佈於中國的黃海;在日本、朝鮮到北美洲太平洋海區亦廣泛分佈佈。

  鯡是冷溫性結群的海洋上層魚類。2~3齡,體長27厘米左右即性成熟。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親魚遊向沿岸產卵。懷卵量1~2萬粒。卵圓形,沉性、粘著性卵,粘附在海藻和其他附著物上,卵徑1.42~1.54毫米,從卵中孵出來的仔魚即離開沿岸,與成魚分開,形成單獨的魚群。索餌的鯡魚群也不遠離沿岸。以浮遊生物為食。由於魚群大,產量多,肉多脂肪,成為產地的重要經濟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