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的下屬組織。英文縮寫為ICL。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際大地測量學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協商提出一項國際巖石圈計畫。這是一項旨在80年代研究闡明地球巖石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特別是以大陸及大陸邊緣部分為重點的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該計畫的實施也為增加非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和能源,以及開拓它們利用的前景,提供科學資料和先進技術。查明、預測和減輕天然和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化學災害,也是此項計劃追求的目的之一。1980年此項計劃獲ICSU批準,並於1981年成立瞭領導和協調此項計劃的 ICL,開始實施計劃。後鑒於此項計劃的重要性,ICSU決定將 ICL作為一個常設機構。委員會的領導機構是執行局。委員會下設10個工作組和7個協調委員會。至1991年已有62個國傢和地區參加國際巖石圈計劃的工作。各參加國成立國傢委員會。國傢委員會的任務是協調本國的巖石圈計劃。

  國際巖石圈計劃現已進入它的第三個五年階段。經ICSU批準,一個新的巖石圈研究計劃已從1990年開始執行。新計劃包括4個研究主題,即全球變化的地球科學,當代動力學和深部過程,大陸巖石圈,以及大洋巖石圈。每個主題又包含若幹前沿的科學問題,由工作組負責實施。協調委員會負責解決地區性科學研究的協調和數據交流,大陸深鉆等共同性重大的科學問題。委員會的出版物為《新聞通訊》。

  中國是最早的參加國之一,並於1982年成立瞭對應ICL的中國全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