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科的1種。原產美洲熱帶,後來在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都有栽培,主產區在北緯40°以南。

  一年生蔓性草本,地下部分具球形、筒形、紡錘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肉色因品種而異,還因胡蘿蔔素含量的高低,肉色有時橘紅或淡黃。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莖節易生不定根。葉片的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也有在同一植株上有不同葉形,通常為寬卵形或心形,全緣或3~5(~7) 裂,葉片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頂生葉有綠、褐、紫等色,為區分品種的特征之一。聚傘花序腋生,1~3~7朵花;萼片長圓形或橢圓形,不等長,頂端驟然成芒尖狀;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鐘狀或漏鬥狀;雄蕊及花柱內藏,子房2~4室。開花習性因品種和氣候、日照、養分等生長條件而變化,在北緯23°以南,氣溫適宜、日照較短,大多數品種能自然開花,一些對日照長短反應不敏感的品種,在中國北方也能開花結實。蒴果卵形或扁球形。種子1~4粒,通常2粒。番薯是異花授粉植物,自交不孕,如缺乏天然授粉或人工授粉的條件,結實率低或不結實。

  番薯是一種高產的作物,薯塊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種維生素,適應性強,抗旱,耐堿,抗逆性強,適種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是一種易於保收的作物。番薯主要用作食品加工、制造淀粉和酒精,並已成為制造淀粉塑料的良好原料,這種淀粉塑料在塑料工業、醫藥工業、保存食品等方面用途很廣。番薯也是一種優良的飼料。

  番薯通常用塊根無性繁殖。種薯發芽成苗後,直接拔苗插植或待蔓長至一定長度時,剪取插條插植;也有將薯苗移植於苗圃中,使其生長分枝後再剪取插條插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