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個體發育,即生物自受精卵開始直到形成成熟個體所經過的一系列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過程;有時發育也指系統發育,即某一類群(種、屬、科等)生物的形成歷史或泛指生物自其單細胞祖先開始逐步進化到現在的整個歷史。

  發育的類型 主要可歸納為3類。最簡單的生物如病毒和噬菌體,借助於受體細胞所合成的物質,經過裝配形成新的病毒顆粒。這類發育是一種原料裝配的過程。

  大多數的單細胞生物及某些植物以親本的無性繁殖開始其生命史,親本個體經過一個生長和復制的過程,然後一分為二,或以出芽的方式產生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與自己類似的個體。這類發育主要是細胞分化的過程。

  絕大多數生物以受精卵開始其生活史。親本不是把形態結構直接傳遞至子代,而是把遺傳性狀以密碼的形式編在DNA上,並儲存於細胞核中。這類發育是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表現出來的過程,也就是把基因型轉化為表現型的過程。

  個體發育的基本過程 生物多樣性決定發育過程的多樣性,植物和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有很大的差異〔見胚胎發生(植物)〕,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也不盡相同〔見胚胎發育(無脊椎動物)、胚胎發育(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的發育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受精卵通過卵裂形成許多細胞,這些細胞先組成單層上皮形成囊胚,再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原腸形成運動,成為原腸胚。第二階段包括神經胚形成、器官原基的建成和器官發生等過程。通過這一階段形成體內的各個器官,如肢芽,眼,心臟等。第三階段是由上述兩階段產生的小型結構格局逐漸增長到其成體的大小,其中還包括一系列退行性的變化即衰老的過程。這3個階段彼此都有部分交叉與重疊,不能截然分開。

  胚胎發育與胚後發育 胚胎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初期發育的動植物雛形個體。由受精卵發育成長為胚胎的過程,稱為胚胎發育。卵生動物胚胎依靠卵黃提供營養。人和絕大多數哺乳動物胚胎期較長,胚胎僅指初期發育階段,即從卵裂開始到各主要器官形成時為止,以後胚胎開始呈現成體的形態,特稱胎兒。在人,受精卵發育二個月內為胚胎,以後為胎兒。胚胎與胎兒均在子宮內發育,通過臍帶和胎盤獲得營養。胎兒產出後,與母體中斷物質交換,稱為新生兒。新生兒除部分器官(如生殖器官)尚未成熟,體形較小外,與成體基本相似。但許多動物自卵中孵出時其形態構造、生活習性方面均與成體有明顯的不同,特稱幼蟲。幼蟲需經變態才能發育為成體。這一發育過程稱為胚後發育。研究發育過程常需追溯到受精前的精子和卵的發生過程,因此也有人將這些過程合稱胚前發育。

  發育與生長 發育與生長分別體現個體生活史中質和量的變化。在多細胞生物整體水平上,生長表現為器官和個體體積或重量的增長,在細胞水平上,表現為相同分化類型細胞數量的增長和細胞內幹物質或體積的增長。在個體生活史中發育和生長是交織在一起而不能截然分割的。一般地說胚胎期以發育為主伴隨著生長,胚胎後期則以生長為主伴隨著某些器官、組織的繼續分化。

  發育與遺傳 發育與遺傳是個體發育過程的兩個方面。受精卵通過卵裂產生的早期胚胎中的細胞基因結構相同,僅因基因活動在時間空間上的調節控制,使細胞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部位分化,最終發育為由各種類型細胞構成的、與親體相似的新個體。發育的過程受遺傳控制,遺傳特性要通過發育展現,沒有遺傳便沒有發育,沒有發育也無所謂遺傳。

  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 物種內每個個體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但它可以通過生殖細胞把上下兩代的個體聯系起來,使生命得以綿延不絕。因此,個體發育構成系統發育長鏈中的一環。個體發育中變異的發生、保留和淘汰,影響著系統發育;所以系統發育是一個經常有新東西產生、有舊東西淘汰的進化過程。

  由於物種的變異是一代代積累起來的,因此不同物種的胚胎愈是早期愈為相似。也就是愈是普遍性的特點在胚胎發育中出現愈早。愈是高等的生物,胚胎發育的經歷愈長,它們所特有的特點在胚胎發育中出現也愈晚。這種情況可以這樣來解釋:所有物種是在具有共同基因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