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蛾科昆蟲的1種。俗名鑽心蟲,蛀心蟲,蛀稈蟲等。中國分佈北達黑龍江克山縣,南至海南島。是水稻的勁敵。幼蟲蛀食莖稈,造成枯心。成蟲翅展雄約20毫米,雌25~28毫米。頭部淡灰褐色,額白色至煙色,圓形,頂端尖。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並帶褐色。前翅黃褐至暗褐色,中室先端有紫黑班點,中室下方有3個斑排成斜線。前翅外緣有7個黑點。後翅白色,靠近翅外緣稍帶褐色。雌蟲體色比雄蟲稍淡,前翅黃褐色,後翅白色。

  二化螟幼蟲為害禾本科植物,,也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和各種雜草。二化螟成蟲白天潛伏於稻株下部,夜間飛舞。大多在午夜以前交配。雌蛾交配後,間隔一日即開始產卵,產卵在晚8~9時最盛。第1代多產卵於稻秧葉片表面距葉尖約3~6厘米處,但也能產卵在稻葉背面。第2代卵多產於葉鞘離地面約3厘米附近。第3代卵多產於晚稻葉鞘外側。一隻雌蛾能產卵2~3塊,多者達10餘塊,一般平均5~6塊,共200~700粒。

  二化螟以幼蟲越冬,主要在稻蔸內。越冬期如遇浸水則易死亡。二化螟每年發生的代數因緯度而異。第1代區在北緯36°~32°間,第2~4代區在北緯32°~26°間,第4代區在北緯26°~20°間,第5代區在北緯20°以內。在黑龍江省每年發生1代。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四川、貴州每年發生2~4代,中國最南的海南島每年發生5代。除緯度以外,海拔高度也影響發生代數。自從水稻種植改革以後,由於單季稻變成多季交錯播種,相應給二化螟提供瞭生活有利的充足食料,發生代數與數量均有變化。由於采取各種措施、使用藥劑、實行農業防治,已能控制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