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腸動物門的1綱,通稱缽水母。本綱水螅型不顯或缺如,多數為大型水母,無緣膜或僅有假緣膜,生殖細胞由內胚層形成。全為單體,完全海產。約有200種。中國沿海常見種有海蜇、霞水母、海月水母等。除十字水母營附著生活外,都是浮遊生活,廣佈於各大洋,尤以熱帶海區為多。

  缽水母的外形與水螅蟲綱的水母型極相似,其區別是:多數體大,傘徑最大達2米以上;有胃膜和胃絲,體呈四輻對稱;生殖腺多位於生殖下穴的底部;水管系統複雜,輻管4條或4的倍數數,常彼此構成網狀。

  水母內傘有發達肌纖維,借此收縮以排出胃腔內的水使水母向上或向側方運動。刺細胞分佈在外傘表面、口腕、緣觸手和胃絲上。

  除金黃水母為雌雄同體外,多為雌雄異體。精子和卵子由口排出,體外受精,少數種(如海月水母)在雌體內受精。受精卵經多次卵裂,發育為浮浪幼蟲,幼蟲浮遊一段時間以後,附著變態為螅狀幼體或缽口幼體,它能以無性出芽的方式進行生殖,產生另一個新的螅狀幼體,也可以通過橫裂生殖,成為橫裂體,狀似一疊碟子,每一碟體的邊緣有8對緣瓣,以後逐一脫離母體,成為浮遊的碟狀幼體,迅速長大為有性的水母體(見圖)。這種世代交替的生活史較為普遍。但有少數種類,如遊水母屬,並沒有世代交替,自浮浪幼蟲直接發育為碟狀幼體,無性世代的螅狀幼體和橫裂體完全消失。

  本綱中的燈水母、遊水母、黑傘水母和棕色水母4個屬具有發光能力,在受到刺激後分泌出綠色或藍色的發光粘液。

  缽水母綱下分5個目:①十字水母目,約30種,產於寒溫帶淺水水域,營附著生活,中國常見的有喇叭水母和高杯水母;②方水母目,約16種,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大陸架淺海區,其中燈水母體高達25厘米,能吃比它大的魚。產於印度洋的疝囊水母和束手水母的刺細胞有劇毒,人被刺傷後,幾分鐘內就會死亡;③冠水母目,約有31種,大多為深水種類,體呈紅色、褐色、黑色或紫色,最大傘寬達38厘米以上。其中遊舟水母的垂直分佈可達7100米的深度;④旗口水母目,約有50種。其中北極霞水母是水母類中最大的種類,傘寬達200厘米以上,體呈紅褐色或黃色;⑤根口水母目,約80種,其中海蜇屬經濟意義較大。有的種類如口冠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體重達1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