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蟲綱複殖目並殖科的1屬。又名肺吸蟲,主要寄生於犬、貓、鼠等哺乳動物的肺內。有些肺吸蟲亦可寄生於人體,引起肺吸蟲病。全世界有30多種,歐洲、非洲、美洲和亞洲均有分佈,但主要發生於東亞。中國記載的並殖吸蟲種類最多,分佈20多個省區。與人類關係密切的有2種:

  衛氏並殖吸蟲 成蟲特徵 蟲體固定後呈橢圓形(圖1),長7.5~12毫米,,寬4~6毫米。表面具有尖刀形或鑿形體棘,單獨排列。口吸盤呈卵圓形,相等或略大於腹吸盤。卵巢位於腹吸盤的右側,有5~6枝指狀分葉,每個分葉或再有瓣狀分枝。受精囊呈袋狀,一端連勞氏管開口於背面。卵黃腺分佈蟲體兩側。子宮位於卵巢對側,開口於生殖竇而通腹吸盤後的生殖孔。睪丸1對並列於體後端1/3處的兩側。睪丸呈管狀分枝,每隻睪丸各有輸精管1條,會合於腹吸盤後的貯精囊,經射精管開口於生殖竇而通於生殖孔。子宮內充滿金黃色的蟲卵,呈橢圓形但不對稱,卵殼厚薄不均,大小(80~118)×(48~60)微米。

  生活史 成蟲寄生於狗、貓、虎、豹、豬、狐、豹貓、山貓、小靈貓、大靈貓等食肉獸的肺部,人亦可感染。由宿主排出的蟲卵在水中經一定時日發育後孵出毛蚴,毛蚴遇適宜的第一中間宿主短鉤蜷等會主動穿入皮內,在淋巴間隙中發育成胞蚴。成熟的胞蚴不斷產生母雷蚴,移居到肝臟。母雷蚴體內不斷發育成子雷蚴,由其生殖孔排出。成熟的子雷蚴體內含有許多不同發育期的尾蚴,並陸續由生殖孔逸出成熟的尾蚴,寄生於宿主肝內。尾蚴為短尾型,體部具有口吸盤,上有1根椎刺。體內穿刺腺7對(外4對較大,內3對較小),開口於椎刺的兩側。粘性細胞6對公佈於腹側的中央。腹吸盤較小,位於體中線之後。口腹吸盤之間有蝶形的神經周(神經節)。體後端中央有三角型皮緣突起,形成凹陷,而有附著功能。在此相對位置處有橢圓形的排泄囊開口體後端中央處的排泄孔。尾蚴的體後有一圓形的小尾巴,後緣有10多根剛毛。尾蚴被第二中間宿主溪蟹或蝲蛄等吞食(有人認為是由體表鉆入),在肌肉中逐漸發育為囊蚴。衛氏囊蚴呈圓形,直徑300~400微米,具有2層囊壁,外層較薄,內層較厚(22微米)。內面蟲體有膨大的排泄囊為特征。終期宿主食肉獸或人吃瞭感染囊蚴的石蟹或蝲蛄即被感染。成蟲經2個月後發育成熟。

  斯氏貍殖吸蟲 成蟲特征 蟲體似葉形(圖2),長11~18.5毫米,最大寬度3.5~6毫米。體棘為單生型,偶然有叢生體棘。口吸盤小於腹吸盤。卵巢分枝細而多,位於腹吸盤之後有一段距離。睪丸較長形,有指狀分葉。受精囊呈棒狀。卵橢圓形,較對稱,卵殼亦較均勻,但後端多有1小突。

  生活史 終宿主以貓科食肉獸為主,如果子貍、山貓、豹貓、小靈貓、大靈貓等。人工感染狗和傢貓後均能正常發育,能感染大白鼠但多發育不良。人體病例多表現童蟲遊走性的皮下結節。肺部病變不明顯,痰檢均蟲卵陰性,由此可見,人體並不是正常的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擬釘螺、小豆螺和偽小豆螺。第二中間宿主為多種華溪蟹。斯氏囊蚴呈圓形,425×426微米。內壁較厚,為11.4微米。終期宿主因生食或半生食華溪蟹而被感染。肺吸蟲病是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致病蟲種除衛氏並殖和斯氏貍殖2種外,中國還有四川並殖、會同並殖和異盤並殖的病例報告。“別丁”是有效的驅蟲藥物。隻要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等,註意飲水衛生,就可以防止本病的流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