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其大小為10-3~10-7釐米,分散介質為氣體。天空中的雲、霧、塵埃,工業上和運輸業上用的鍋爐和各種發動機裏未燃盡的燃料所形成的煙,採礦、採石場磨材和糧食加工時所形成的固體粉塵,人造的掩蔽煙幕和毒煙等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

  分類 至今尚未統一。比較合理的原則是照顧到分散相的特點和制備條件,目前常將氣溶膠分成三大類:①霧,指液體粒子的凝聚性氣溶膠和分散性氣溶膠;②塵,指固態粒子的分散性氣溶膠;③煙,指固態粒子的凝聚性氣溶膠。

  制備方法 可分為分散法和凝聚法兩大類。分散法是借助外力將固體或液體分裂成較小的部分,又分為固體的機械磨碎法和液體噴霧法,所得氣溶膠的分散程度往往不高。凝聚法是將分散相物質先分裂成單個分子的物質(即成氣體或蒸氣狀的物質),然後再凝結成膠體大小的質點,因此包含過飽和蒸氣的形成和過飽和蒸氣的凝聚兩個階段。其關鍵是得到過飽和蒸氣,這可以由蒸氣冷卻凝聚和化學反應來達到。對每一種物質來說,在一定的溫度下,飽和蒸氣的最大濃度及其相應的飽和蒸氣壓,都是一定的,且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因此當蒸氣冷卻時,過飽和蒸氣在凝結中心(或稱核心)產生凝聚,形成氣溶膠質點。凝結中心可以是塵粒,其他的大氣核心、離子和極性分子等,但過飽和度相當高時,蒸氣分子本身可凝結而無需核心,利用化學反應可產生蒸氣壓小的物質,達到過飽和就凝聚。通常所制得的氣溶膠質點一般都是多分散的,用氣溶膠發生器並控制反應條件可得到單分散的氣溶膠。

  特性 由於氣溶膠的分散介質是氣體,氣體的粘度小,分散相與分散介質的密度差很大,質點相碰時極易粘結以及液體質點的揮發,使氣溶膠有其獨特的規律性。氣溶膠質點有相當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見表面張力),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情況下相當緩慢的化學反應進行得非常迅速,甚至可以引起爆炸,如磨細的糖、淀粉和煤等。氣溶膠質點能發生光的散射,這是使天空成為藍色,太陽落山時成為紅色的原因。在動力性質方面,其佈朗運動非常劇烈,當質點小時具有擴散性質;當質點大時,由於與介質的密度差大,沉降顯著。因介質是氣體,這些動力性質與氣體分子自由路程有關。在電學性質方面,氣溶膠粒子沒有擴散雙電層存在,但可以帶電,其電荷來源於與大氣中氣體離子的碰撞或與介質的摩擦,所帶電荷量不等,且隨時間變化;質點既可帶正電也可帶負電,說明其電性決定於外界條件。在穩定性方面,氣溶膠粒子沒有溶膠粒子那樣的溶劑化層和擴散雙電層,相碰時即發生聚結,生成大液滴(霧)或聚集體(煙),此過程進展極其迅速,所以氣溶膠是極不穩定的膠體分散體系,但由於佈朗運動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

  應用 氣溶膠在工業、農業、國防和其他方面都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如加快燃燒速率和充分利用燃料。噴霧幹燥可提高產品質量,已廣泛用於醫藥工業與洗衣粉的生產。農業上,農藥的噴灑可提高藥效、降低藥品的消耗;利用氣溶膠進行人工降雨,可大大改善旱情。國防上,用來制造信號彈和遮蔽煙幕。

  目前工業城市上空的煙霧和工廠、礦井中的煙塵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如矽肺);還有破壞大自然的酸雨以及易引起爆炸的粉塵,都和氣溶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