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力學傢、數學傢。1819年8月13日生於斯克林,1903年2月1日卒於劍橋。

  斯托克斯自1849年起在劍橋大學任盧卡斯座教授,1851年當選皇傢學會會員,1854年起任學會書記,30年後後被選為皇傢學會會長。斯托克斯為繼I.牛頓之後任盧卡斯座教授、皇傢學會書記、皇傢學會會長這三項職務的第二個人。

  斯托克斯的主要貢獻是對粘性流體運動規律的研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指出,粘性流體間的阻力與其速度梯度成比例。C.-L.-M.-H.納維從分子假設出發,將L.歐拉關於流體運動方程推廣,1821年獲得帶有一個反映粘性的常數的運動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從改用連續統的力學模型和牛頓關於粘性流體的物理規律出發,在《論運動中流體的內摩擦理論和彈性體平衡和運動的理論》(On the theories of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in motion,and of the equilib-rium and motion of elastic solids)中給出粘性流體運動的基本方程組,其中含有兩個常數。這組方程後稱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它是流體力學中最基本的方程組。斯托克斯還研究過不滿足牛頓粘性規律的流體的運,但這種“非牛頓”的理論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得到重視和發展。1851年,斯托克斯在《流體內摩擦對擺運動的影響》(On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n the motion of pendulums)的研究報告中提出球體在粘性流體中作較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的計算公式,指明阻力與流速和粘滯系數成比例,這是關於阻力的斯托克斯公式。斯托克斯發現流體表面波的非線性特征,其波速依賴於波幅,並首次用攝動方法處理瞭非線性波問題(1847)。

  斯托克斯對彈性力學也有研究,他指出各向同性彈性體中存在兩種基本抗力,即體積壓縮的抗力和對剪切的抗力,明確引入壓縮剛度和剪切剛度(1845),證明彈性縱波是無旋容脹波,彈性橫波是等容畸變波(1849)。

  斯托克斯在數學方面以場論中關於線積分和面積分之間的一個轉換公式(斯托克斯公式)而聞名。該公式是他1854年為史密斯獎試卷所寫的考題。斯托克斯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有:用熒光研究紫外線,利用測量地球表面的重力變化來測地形(1849),對太陽光譜中的暗線(即夫瑯和費線)作出解釋等。

  斯托克斯的數學和物理論文匯編成集,共5卷。此外還著有《論光》(On Light,1887)和《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1891)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