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有機化學傢。1803年5月12日生於達姆施塔特(現屬聯邦德國),1873年4月18日卒於慕尼克。他父親是醫藥、染料、顏料和化學藥品商人,有些貨物在傢裏制制造,因此李比希自幼就接觸到化學實驗。1818年曾當藥劑師的學徒。1820年在波恩大學學習,一年後轉學到埃朗根大學,182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到巴黎,常聽J.-L.蓋-呂薩克和P.-L.杜隆等著名化學傢的講演。不久就在蓋-呂薩克的實驗室中工作。1824年回到德國,任吉森大學化學教授,創立瞭著名的吉森實驗室。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地進行化學訓練的教學實驗室。1852年李比希任慕尼黑大學教授。1840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84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李比希在有機化學領域內的貢獻多得驚人。他作過大量的有機化合物的準確分析,改進瞭有機分析的若幹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學式,發現瞭同分異構現象。他在化學上的重要貢獻還有:發現並分析馬尿酸(1829);發現並制得氯仿和氯醛(1831);與F.維勒共同發現安息香基並提出基團理論(1832),為有機結構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提出多元酸理論(1839)。1840年以後的30年裡,他轉而研究生物化學和農業化學。他用實驗方法證明:植物生長需要碳酸、氨、氧化鎂、磷酸、硝酸以及鉀、鈉和鐵的化合物等無機物;人和動物的排泄物隻有轉變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這些觀點是近代農業化學的基礎。他大力提倡用無機肥料來提高收成。他還認為動物的食物不但需要一定的數量,還需要各種不同的種類,或有機物或無機物,而且須有相當的比例。他又證明糖類可生成脂肪。還提出發酵作用的原理。李比希一生共發表瞭318篇化學和其他科學的論文。著有:《有機物分析》(1837)、《生物化學》(1842)、《化學通信》(1844)、《化學研究》(1847)、《農業化學基礎》(1855)、《關於近世農業之科學信件》(1859)等。他還和維勒合編瞭《純粹與應用化學詞典》。1831年創辦《藥物雜志》並任編輯,1840年後此雜志改名為《化學和藥物雜志》,他和維勒同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