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異號電荷的離子彼此接近到某一臨界距離,以致它們之間的庫侖吸引能大於熱運動能,因而形成新單元的過程。這種新單元稱離子對,它有足夠的穩定性,持續的時間足夠長,在溶液中是一個運動實體。離子締合概念是1926年由N.J.佈耶魯姆提出的,他認為一個電解質可以百分之百地電離,但不一定百分之百地離解。締合作用力是純粹庫侖力,設臨界距離q為:

式中Zii離子的電價;Zjj離子的電價;ε為質子電荷;D為溶劑的介電常數;k為玻耳茲曼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對298K的水溶液:

當兩個異號離子間的距離r等於q時,它們的靜電作用勢能U為:

這表明把離子對分解為自由離子所需要的能量為一個自由度平均動能的四倍。

  對一定體積的電解質溶液,選定一個中心離子j,按照離子間的靜電作用能,應用玻耳茲曼分佈定律,計算異號離子i在離中心離子的距離為aq的殼層中出現的總幾率,它就是離子ji的締合度。應用質量作用定律,可求得離子對的離解常數K

式中

Q( b)為 b的函數; N A為阿伏伽德羅數。

  R.M.弗斯假設正離子是具有半徑a(即離子最近距離)的圓球導體,負離子是帶電的質點,能夠穿入正離子圓球。離子對的定義是含有負離子在內的正離子圓球。考慮溶液和正離子的體積,應用玻耳茲曼分佈定律,計算形成離子對和負離子形成自由離子的幾率,得出離子對離解常數K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