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變態激素。變態激素包括昆蟲腦激素、昆蟲保幼激素和昆蟲蛻皮激素。

  昆蟲腦激素 系多肽物質。能促進前胸腺和咽側體活化,分泌出蛻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昆蟲保幼激素 由咽側體分泌,它能維持昆蟲在生長過程中幼蟲的特徵,並能阻止發育未全的幼蟲變態。在昆蟲中存在四種保幼激素,即JH0、JHⅠ、JHⅡⅡ和JHⅢ,它們都屬倍半萜類結構。結構式如下:

植物中也存在昆蟲保幼激素,即植源性保幼激素。各種紙漿,特別是從香油樹所得的紙張產品,對半翅目害蟲無翅紅蝽顯示出極強的保幼激素活性,幼蟲與這些紙張接觸或用這些產品的類脂萃取物處理後,經一次或多次額外蛻皮,因不能性成熟而最後死亡。這種導致昆蟲死亡的紙張含有保幼酮和去氫保幼酮。

  昆蟲蛻皮激素 由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不僅對昆蟲產生蛻皮作用,而且對昆蟲變態的生理、生化過程也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影響變態期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蛻皮激素是一種結晶性的甾族化合物。現在結構明確的蛻皮激素已有幾十種。α-和β-蛻皮激素可從蠶和煙草角蟲的蛹及蝗蟲中得到,20,26-二羥基蛻皮激素可從煙草角蟲的蛹中得到,26-羥基蛻皮激素則從煙草角蟲的卵中獲得。

  在植物中也存在昆蟲蛻皮激素,即植源性蛻皮激素。植源性蛻皮激素在調節桑蠶的生長發育和蠶絲增產方面(與保幼激素合用)有實用價值。

  抗昆蟲保幼激素 為阻礙保幼激素分泌的激素對抗劑或抗激素。1976年從菊科植物熊耳草中分離出兩個具有抗保幼激素活性的氧萘化合物早熟素Ⅰ和早熟素Ⅱ,它們可使幾種半翅目昆蟲發生早熟變態和不育,使某些全變態昆蟲不育或被迫滯育或兼而有之,其生物活性都相當於摘除昆蟲產生保幼激素的咽側體後所產生的效果。

  

參考書目

 郭郛等著:《昆蟲的激素》,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