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學傢。1731年10月10日生於法國尼斯,1810年2月24日卒於倫敦。他在11歲時到中學學習瞭8年。1749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因為不贊成劍橋大學的宗宗教考試,於1753年離校。後常去旁聽英國皇傢學會的報告會,每星期四中午參加學會的聚餐會,使他在學術上大有長進。他在自己傢裡設置瞭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實驗室,終生在自己的傢裡做實驗。

  卡文迪什一生的研究工作很廣泛,他的第一篇論文詳細地敘述瞭“可燃空氣”(氫氣)的特性。他用鐵或鋅作用於鹽酸或稀硫酸制備氫氣,並最先用排水集氣法把氫氣收集起來,仔細研究它的性質。他還發現氫氣與空氣混合後,經點燃就會爆炸,所以他稱氫氣為“可燃空氣”。

  1781年卡文迪什把各種不同比例的幹燥氫氣與空氣的混合物放在一個玻璃球內,通上電流,反應後發現瓶的內壁上有露珠,經過檢驗,露珠是純水,從而證明瞭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1785年他把電火花通過氧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使空氣中的氮被氧化後,再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以便把氮氣除掉。但是,他發現有一部分“濁氣”(即氮氣)始終未能被氧化並被氫氧化鈉吸收。當時,他指出這個殘餘部分不超過反應管中“濁氣”總量的1/120。因此,他曾經預言,大氣中有一種不知名的氣體存在,其含量不超過“濁氣”的1/120。這個預言一直到1894年,W.拉姆齊和瑞利發現氬氣之後,才得到瞭證實。

  卡文迪什還作過大量的電學研究,這些工作比C.-A.de庫侖和G.S.歐姆的研究都早。他研究電容器的結果,揭示瞭電荷是束縛在導電體表面上的。卡文迪什研究過地球的平均密度,1798年提出地球平均密度的數值是每立方厘米5.481克,而現在的數值是5.517克。這說明瞭當時的實驗是相當準確的。

  卡文迪什發表的論文隻有18篇。除瞭1771年發表過一篇理論性的論文之外,其餘論文的內容都是實驗性的。他逝世後,人們發現他存有大量文稿沒有公開發表。經過後人整理,化學和力學部分的論文於1921年出版;電學部分於1879年以《亨利·卡文迪什勛爵的電學研究》一書出版。1871年他的傢族捐贈一筆資金,在劍橋大學裡建有卡文迪什實驗室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