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生物學傢,地質學傢。號子銘。1906年6月11日生於河北曲陽,1987年5月18日卒於南京。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37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古生物學,1939年回國。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30年代趙金科在美國的A.W.葛利普指導下,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佈於極部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觀點。這是中國學者以活動論解釋全球構造的一次嘗試。40年代他在廣西、湖南兩省從事區域地質工作,全面研究瞭廣西山字形構造的形態和發展歷程。1949年後致力於研究二疊紀、三疊紀菊石化石和地層,闡明瞭當時菊石的系統演化及遷移關系,建立瞭二疊、三疊紀的菊石帶,全面總結瞭中國的三疊系。60~70年代,他研究瞭華南二疊紀菊石群的獨特面貌,確定瞭長興階為世界上二疊統最高的一個地層層位,充實瞭他早些時候所提出的“華夏菊石群”的觀點,糾正瞭國外某些學者將二疊系上部的菊石層誤定為下三疊統的錯誤。他關於華南晚二疊世頭足類的工作獲1982年國傢自然科學三等獎(集體)。主要著作有《廣西地質》(合著,1952)、《廣西西部下三疊統菊石》(1959)、《中國的三疊系》(合著,1962)、《中國的頭足類》(合著,1966)和《華南晚二疊世頭足類》(合著,19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