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區域內現今地殼在內動力作用下的相對穩定程度。地殼自形成以來,總是處於運動發展之中,穩定則是處於某一相對短暫的地質歷史時期,或是處於某些局部地區。研究區域地殼穩定性的目的,是使工程建築場地選在相對穩定地區,避開現今活動構造帶;在活動地區選擇相對穩定地帶(或地段)──“安全島”。區域地殼穩定性的調查研究,不僅在工程規劃、選址階段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可以為保護地質環境和防治地質災害提供科學依據。

  影響區域地殼穩定的因素主主要是構造運動,如地殼大面積升降、隆起,特別是差異性的斷裂活動,火山活動,地震活動,誘發地震等。

  區域地殼穩定性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區域構造體系的歸屬、形成發育及其復合關系。特別註意研究活動斷裂及能動斷裂的展佈、發育深度、活動時期、活動方式及活動速率。②根據野外新構造調查,結合室內模擬實驗,分析區域內現今構造應力場;並在調查地區內進行原地地應力測定等,獲得不同部位的最大主應力方向和應力值,確定相對應力集中部位,驗證現今構造應力場。③研究區域內發震、孕震斷裂構造的展佈及其與歷史上地震震中的關系;研究歷史地震的頻率、強度及其遷移規律。進行微震探測,研究微震活動規律;預測調查區域內可能發震部位,可能最大地震強度及發震周期;研究外來地震的烈度衰減規律和不同強度地震的地震效應。④研究區域內地震地質背景與場地的具體地質條件,對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誘發地震的可能性作出評價,並對誘發地震的地點和強度作出預測。在上述工作及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編制區域地殼穩定性分區圖,劃分出極不穩定的、不穩定的、基本穩定的和穩定的等不同程度的地區、地帶和地段。並據此作出各區、帶、段的穩定性評價,提出工程選線、選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