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中各種礦物生成的先後次序和空間的組合關係。它是在一定的地質環境中,受特定的物理、化學因素控制,由一定的成礦作用形成的。按現代含義,包括礦物共生組合、礦物生成順序及礦化期、礦化階段。

  礦化期 一個較長的成礦作用中礦物堆積過程,又稱成礦期。不同的礦化期反映瞭成礦地質條件和物理化學條件有顯著的差別,同時各礦化期之間具有較長的時間間隔。根據成礦作用的特點,可以劃分出巖漿礦化期、偉晶晶巖礦化期、氣化-熱液礦化期、風化礦化期、沉積礦化期、變質礦化期和表生礦化期等。一個礦床中的某類礦石一般均屬於一個礦化期,由它可以確定礦床的成因,但也有個別礦石屬於兩個或多個礦化期疊加構成。劃分礦化期的主要標志是:①礦床的基礎地質、成礦地質條件和礦體的產出特點;②礦化期中典型的礦物組合和礦石結構、構造的特點。

  礦化階段 指一個礦化期內的一段較短成礦作用中礦物堆積過程,又稱成礦階段。同一礦化階段所形成的礦物屬於一個共生組合,是一次成礦過程的產物。不同礦化階段,反映瞭成礦地質條件和物理化學環境有一定的差異。各礦化階段之間常有較短時間間隔(中斷),一般代表成礦作用(構造)平靜期。同一礦化期內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礦化階段。劃分礦化階段的主要標志是:①先前的礦物沉淀被後繼階段的礦物脈和細脈切穿;②先前階段的礦物集合體角礫化,其碎塊被新礦化階段的礦物質所膠結;③先前階段形成的礦物共生組合被晚階段的礦物共生組合穿插、交代和膠結。

  礦物生成順序 同一礦化階段內形成的一組礦物中,各種礦物析出的時間先後順序。礦物生成順序決定於礦物形成時的物理、化學環境等特點,因此通過礦物生成順序的研究可以瞭解礦物形成時的溫度、壓力、含礦介質的變化、氧化還原情況、主要造礦礦物的富集規律和生成方式等。在每個礦化期或礦化階段內,均可排出礦物生成順序圖來(見圖),

從圖中可以判斷出礦物析出的一般演變情況,判斷各個礦化期及各個礦化階段的交替,以及同一種礦物因礦化階段不同而出現的不同特點。

  礦物共生組合 同一成因、同一礦化期(或礦化階段)生成的,在空間上共同存在的不同礦物。不同成因或不同礦化期(或礦化階段)生成的礦物組合則稱伴生組合。由於在同一空間內,可能先後有幾個成礦作用重疊發生,因此一塊礦石上,常有不同成因、先後生成的多種礦物共生、伴生組合在一起而使其復雜化。

  礦物世代 指同一礦化階段中同種礦物形成的先後順序。同種礦物可以有兩個或多個世代,每析出一次即為該礦物的一個世代。礦物世代的產生,是由於成礦時某種礦物形成的物理、化學環境,含礦介質的組分濃度、逸度以及礦物形成方式等有所不同,或由化學反應多次重復出現的結果。致使同種礦物在結晶程度、粒度、顏色、透明度、礦物內部結構和晶形以及微量化學成分等方面出現不同的特點。因此,各個世代的礦物,在成分上也可以完全不同,或完全一樣或部分重復。

  總之,詳細劃分一個礦床的礦化期和礦化階段,排出礦物生成順序和世代,對於深入瞭解礦床的形成過程以及找礦和勘探工作都有幫助。

  

參考書目

徐國風主編:《礦相學教程》,武漢地質學院出版社,武漢,1986。

 陳正等編著:《礦石學》(上編),地質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