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介於地質與採礦學科之間的邊緣應用學科。它研究礦床開採階段為保證礦山有計劃持續正常生產、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擴大礦山規模、延長服務年限所需進行的各項地質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礦山企業的地質部門完成礦山地質的各項工作,它起著礦山生產技術管理和採掘生產技術監督的作用。

  礦山地質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生產勘探。加密勘探工程使儲量升級,以保證採礦生產需要。這階段採用少量槽探,主要用坑探、地表表或井下鉆探以及深孔鑿巖機,很大程度上利用生產工程。露采時在平臺上佈置探槽,利用露采爆破孔采樣或用鉆探加密勘探剖面及勘探線上鉆孔間距。地下開采時常常要考慮探采結合,視采礦過程中開拓、采準和切割回采階段不同,探采結合有很大差別。

  ②礦山經常性生產中的地質管理。首先是儲量平衡和管理,它是保證礦山生產及作業計劃確定、礦山采掘計劃編制,進而正常均衡生產的重要問題。為此除瞭反映勘查精度的各級地質儲量之外,尚有反映采掘或采剝生產準備程度的生產礦量,對地下開采分為開拓礦量、采準礦量和備采礦量,露天開采隻分開拓和備采礦量。對各級生產礦量規定有保有期,並按月、季、年計算和統計儲量變動。采礦的貧化與損失的計算管理是保護資源、降低成本和提高采礦效益的重要工作。在礦山采掘與采剝過程中,為瞭保證生產的安全和效率、減少貧化損失、選礦正常生產,地質工作要隨時在坑道掘進、采坑剝離、礦石回采、配礦等各個環節給以及時指導。

  ③及時對各項采礦和探礦工程進行編錄和取樣,經綜合整理編制為礦山生產所需的一整套圖件。

  ④礦山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在礦山設計和生產各個環節都要考慮資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問題。在生產中,低品位礦石或表外礦的利用途徑、回收利用伴生有益組分的工藝礦物學、廢石做為補充資源利用途徑等的研究都將對礦山經濟效益和資源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礦山環境地質研究。防止生態環境污染,特別是註意含有害物質的尾礦和廢水的處理研究。

  ⑥礦山巖體移動、露天采礦邊坡穩定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的綜合及專門觀測和研究,是防止大面積采空區塌陷和露天采場邊坡滑落而造成生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重要礦山地質問題。

  ⑦在勘探礦床已獲得的成礦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開采過程中不斷觀察編錄和綜合研究,進行礦床預測,組織開展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擴大礦產資源遠景及增加新儲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或擴大生產規模。

  ⑧礦山地質經濟研究。主要研究礦產資源的經濟評價,礦山地質與生產中的經濟活動規律,以求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礦山地質學有其特點,它可以在開采過程中觀察到很多此後無條件保存的地質現象,對礦床地質學理論起到重要作用。在勘探方面它可進行探采對比,總結經驗,指導礦床勘探工作。礦山地質學有其指導和監督采礦和選冶工作最優化進行的大量研究內容。

  近年來,礦山地質學在不斷發展,一些問題仍是今後重要研究方向,如:礦山工藝礦物學、礦山環境地質、礦產補充資源、礦產資源保護、礦石合理工業指標和礦山地質技術經濟以及深部盲礦預測等。

  

參考書目

中國地質學會礦山地質專業委員會:我國礦山地質學的現狀與展望,《礦山地質》,第3期,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