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類礦床的共同特點進行全面綜合概括而建立起來的礦床典型樣式。它一般採用圖解的、文字的或表格的形式。應用礦床模式可以指導實踐,例如幫助預測、尋找和評價同類礦床或者有利的成礦地段。礦床特點相似反映成礦作用相似,所以礦床模式在礦床成因研究中也很有用。

  模式種類 在概括一類礦床的共同特點時,如果著重的方面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種類的模式。常見模式有下列幾種:①描述模式。著重礦床特徵的描描述,屬經驗性的,會隨著礦床資料的增加而日趨完善,不會因為成因問題的爭論而改變。描述模式應包括礦床產出地質環境(見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特征兩方面的全面敘述。是廣泛應用的模式。②成因模式。著重礦床起源分析,含有據理推想成分,隨著地質學科的進展,對成礦作用的認識也日益深化。③品位-噸位模式。是把屬於同一類的所有礦床的儲量和品位數字分別加以統計處理,分別作出品位頻率累積曲線和噸位頻率累積曲線。在曲線圖上標出中位數(即品位或噸位由低到高頻率累積達到50%的品位或噸位)及10百分位數與90百分位數的位置(分別表示最高及最低的占10%的品位及噸位分佈情況)。並給出參加統計的礦床數目。這種模式的用處在於根據許多礦床的統計數字得出一個大概的定量概念。參加統計的礦床數目愈多,模式的參考價值也愈大。④定量過程模式。定量地討論成礦過程中的某些問題,例如侵入體四周水熱流體的運移模式,晶體生長速率模式等。⑤產出概率模式。預測指定地區礦床產出的可能性。還有其他模式名稱。礦床模式方面的術語目前還不夠嚴謹和統一。

  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模式 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是一種重要的鎢礦類型,在中國江西等省分佈很廣,經濟價值很大;這類礦床在國外不少地方也有產出。

  ①描述模式。世界范圍的大量調查研究表明這類礦床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說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的描述模式如下:

  地質環境構造──礦脈產在陸殼重熔性花崗巖類分佈區中,

  圍巖是屬於綠片巖相的變質巖。礦脈產在

  火成侵入體或變質圍巖的張性斷裂帶中。

  火成巖──與淺成相二長花崗巖和花崗巖巖體相伴,

   巖體是顯晶質的,偉晶巖體不多,有斑狀

   結構的巖墻。巖體時代從古生代到晚第

   三紀的都有。

  圍巖巖性──圍巖性脆,容易破裂產生成組的裂隙,

    裂隙壁較平直。 礦床特征

  礦物成分──黑鎢礦、輝鉬礦、輝鉍礦、黃鐵礦、磁

    黃鐵礦、砷黃鐵礦、黃銅礦、錫石、綠柱

    石、螢石、電氣石、鐵鋰雲母、黃玉等。

  結構構造──礦脈多為塊狀,晶洞不多,脈壁平行,

    局部見角礫巖。

  圍巖蝕變──圍巖蝕變普遍明顯。在深處是彌漫型

    鈉長石化;向上,脈壁有彌漫型粉紅色

    鉀長石交代;再向上,脈壁有雲英巖化。

  礦體產出特點──礦脈成群,大致平行,切割火成巖

      體和接觸帶附近的圍巖。

  風化──黑鎢礦一般不易風化,比重大,硬度小且解

  理發育,易在礦脈附近低窪處富集成砂礦。

  有時形成鎢鉛礦和鎢華。

  地球化學顯示──鎢、錫、鉬、砷、鉍銅、鈹、氟、

      硼等元素。

  ②品位-噸位模式。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的品位-噸位模式圖根據江西西華山、盤古山、大吉山和巋美山等15個礦床的品位和礦石儲量資料作出。上圖表示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的礦石儲量(礦石噸位),下圖表示石英黑鎢礦脈型礦床的鎢品位(以WO3%表示)。圖中水平方向表示礦床的礦石噸位或品位,用對數尺度,垂直方向表示礦床比例,是累計的。中位數、10百分位數和90百分位數的位置也在圖上標出。模式反映瞭這類礦床品位和噸位的一般特征。礦床數目越多、地理分佈越廣,模式的普遍性也越大。

  在實踐中不斷建立和完善礦床模式,是礦床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礦床模式研究正向著綜合性、多因素和實用性方向發展。

  

參考書目

D.P.考克斯,D.A.辛格編,宋伯慶等譯:《礦床模式》,地質出版社,北京,1990。(D.P.Cox and D.A.Singer,ed.,Mineral Deposit Model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