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礦產並查明其品質、數量和應用前景以滿足國傢建設需要的地質工作。又稱礦產資源勘查、礦床勘查、礦產普查與勘探。屬於應用地質學範疇。

  礦產勘查的任務是發現並查明工業礦床,為此要運用地質填圖,物探、化探方法,鑽探和坑探等探礦手段,要進行取樣研究礦石品質,利用工業指標圈定礦體和進行儲量計算,研究礦石選、冶技術性能和礦床開採的水文和工程地質條件,做出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編制地質勘探報告。

  礦產勘勘查理論主要是解決如何以最少投入,在最短周期內,探明為保證礦業發展和礦山建設所需的地質資料、礦產資源量和儲量的問題。與此有關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礦產資源埋藏地下,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因而礦產勘查帶有探索性和風險。礦產分佈受地質條件控制,具有一定規律性,故礦產勘查的各項工作都應以地質為基礎,以地質認識為指導,才能減少投資風險和避免失誤。②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階段進行,逐步縮小搜索范圍,逐次篩選對象,逐漸增加成功率。中國現行勘查階段分為:礦產普查、礦產詳查和礦產勘探。③要確定各勘查階段最優的勘查程度和資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開采區段過多探求高級儲量而積壓資金浪費時間;礦山建設所需資料必須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礦山投資風險;對已做出否定結論的對象不再繼續下階段工作,而對優越的勘查對象可加速工作等。④要註意礦產的綜合利用和綜合勘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重復工作造成的投資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