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存於鬆散或半鬆散巖土顆粒之間孔隙中的地下水。堆積平原及山間盆地有廣泛分佈,常是城市和農業供水的主要水源。由於顆粒之間的孔隙相互連通而且分佈較均勻,因此,孔隙含水層中的水有統一水力聯繫,分佈比較均勻。

  孔隙水的分佈與形成常受沉積物成因類型和沉積特徵的控制。粗粒的砂礫石常構成透水性良好的含水層。而粘性土由於孔隙細小,多構成隔水層或弱透水層。因此,不同成因類型沉積物中含水層的分佈也各有不同。山前地帶多形成洪積扇。近山處堆積厚厚層的卵礫石,構成巨厚的潛水含水層。向平原或盆地內部,砂礫與粘土交互成層,構成多個承壓含水層(圖1)。在平原河流中、下遊地區的沖積物中,河床相的砂礫層構成沿河道分佈、縱向延伸很遠、寬度及厚度較小的帶狀含水層(圖2)。在湖泊沉積物中,岸邊緣相的粗粒沉積物水平伸延較遠,多形成厚而穩定的層狀含水層。冰磧物粗細混雜、孔隙中充填細小顆粒,通常不能構成含水層。在冰川融化的流水搬運分選形成的冰水沉積物中,有透水性較好的含水層。陸相的松散沉積物,一般很少有完整連續的隔水層,同時一些亞粘土和亞砂土的隔水性能也較差,因此,在沉降盆地和平原中,潛水含水層同各個承壓含水層之間,仍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水力聯系。深層孔隙承壓含水層往往遠離補給區。距補給區越遠,補給條件越不好。即使某些孔隙承壓含水層厚度大、透水性好、測壓水位高,但由於補給有限,經過大量開采,水位將急劇降低,井孔出水量會明顯減小;地層釋水壓縮,還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因此,開發深層孔隙承壓水,必須有所節制。相反,孔隙潛水一般均可就地獲得補給,合理開采時,可以長期持續供應相當大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