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學傢,猶太血統。1898年2月11日生於匈牙利佈達佩斯。原學電機工程,後改學物理,1922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後來在他的一篇論文中,闡述瞭熵和資訊之間的關係的想法,這被認為是資訊理論發展的先兆。

  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權後,迫使西拉德離德而去英國,到劍橋大學工作。1934年,他初步具備瞭鏈式反應的概念;同年在倫敦和T.A.查爾默斯共同發現以他們姓氏命名的西拉德-查耳默斯效應,提出瞭分離同位素的新方法。19388年由於不滿於“慕尼黑協定”的簽定,又離英去美,後於1943年入美國籍。1964年5月30日在加利福尼亞的拉霍亞逝世。

  西拉德曾在20年代末和A.愛因斯坦一起作出過一些重要發明。他設計過比較先進的粒子加速器,參與裂變的研究並在E.費密建造第一座裂變反應堆的工作中卓有貢獻。他一生中取得過多種發明的專利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1945年和費密共同取得的第一座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

  西拉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轉而研究生物學,1946年受聘為芝加哥大學放射生物學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教授。

  西拉德反對獨裁,愛好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愛因斯坦等人就研制和使用原子彈等問題,多次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戰後致力於維護國際和平,反對軍備競賽的鬥爭。西拉德治學嚴謹,一生發表的論文隻有29篇,大都收集在《西拉德文集:科學論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