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巖經衝擊變質作用改造而成的一種特殊的變質巖。在月球、金星、火星、水星和地球上均有分佈,但地球上已保存不多。它由部分或全部熔化的單成分和複成分玻璃以及巖石和礦物的碎屑組成。

  衝擊巖的分類和命名研究不夠,各傢意見尚不一致。有人根據衝擊巖的巖性特徵,分為衝擊熔渣和衝擊玻璃(假玄武玻璃)兩種。有的根據衝擊巖的產出特徵、巖石的結構構造、碎屑顆粒大小以及基質類型等特點,劃分為碎屑狀衝擊巖和塊狀衝擊巖。德國的裏斯隕石坑的緊靠衝擊或或爆炸中心位置上,有一種已固結的角礫狀巖石,淒玻璃基質中含有角礫狀碎屑,外表與火山凝灰角礫巖或浮石狀凝灰巖相似,但具有明顯的沖擊變質標志,此種巖石即是一種碎屑狀沖擊巖或譯作隕擊角礫巖。塊狀沖擊巖含沖擊成因玻璃至少在10%以上,一般都在50~60%,根據巖性特征,可以進一步劃分為2個亞類:①由單成分玻璃或其結晶產物組成,並保留瞭原巖構造特點的塊狀沖擊巖,是由原巖直接沖擊熔化造成,後來未發生混合。②由復成分玻璃或其結晶產物組成並徹底消除瞭原巖構造特點的塊狀沖擊巖,是在熔融體位移時發生高度混合的條件下生成的。

  還有根據沖擊變質轉化的程度和物質位移的程度的綜合分類(見表)。

也有人把矽酸鹽類巖石和礦物,經超高速沖擊變質而生成的沖擊玻璃分為巖石玻璃和礦物玻璃。

沖擊巖的綜合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