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內容最豐富航海圖。原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載於明代茅元儀《武備志》第240卷。圖上所載航程等地理情況,與明代祝允明《前聞記》所記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1431~1433)的情形相吻合,因此推定這幅海圖是15世紀中葉的作品。包括航海圖20葉(相當現代書籍40頁),過洋牽星圖2葉(有4幅)。圖示鄭和出使西洋各國的航程和經歷的地名方位,航線以南京為起點,遍及今南海及印度洋沿岸諸地,最遠到達非洲東部海岸肯雅的蒙巴薩。從南京至蘇門答臘臘島的航線註有羅盤針路,蘇門答臘島至非洲東部沿海除註羅盤針路外,還有星辰定向的記載。圖上繪有航行方向、航程遠近、停泊處所、暗礁淺灘,並標有亞非地名500多個,其中國外地名約300個,是中國古代記載亞非兩洲地名最為豐富的一幅地圖。此圖采用寫景法繪成,大部分地域的方位是正確的。在15世紀的各種世界地圖中,內容這樣豐富、位置這樣正確的地圖是很少的。它對研究15世紀中外交通和航海技術史,都有重要的價值。

鄭和航海圖(明代)

  

參考書目

 向達整理:《鄭和航海圖》,中華書局,北京,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