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年積水或土壤過濕條件下多年生沼生植物佔優勢的植被類型。屬於隱域性植被。大部分沼澤植物發育瞭很好的通氣組織。植物的根沒於水中或濕透的土壤中,而帶葉的莖挺出水面。沼澤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蘚類和少數木本植物組成。地球上除南極尚未發現沼澤外,各地均有沼澤分佈,在北半球的森林帶、森林凍原亞帶、凍原帶較為發育,分佈最為廣泛。由於沼澤植被著生的土壤有泥炭土與潛育土之分,沼澤可分為泥炭沼澤和潛育沼澤兩大類。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澤區在西西伯利亞低地,它南北寬800公公裡,東西長1800公裡,這個沼澤區堆積瞭地球全部泥炭的40%。

  按沼澤土壤中水的來源,沼澤可以分為3種類型:低位沼澤,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補給,含有礦物質,又叫富營養沼澤;高位沼澤,由雨水補給而營養貧乏,又叫寡營養沼澤;中位沼澤,由雨水與地表水混合補給,又叫中營養沼澤。(參見彩圖)

吉林德惠沼澤水生植被(中國)

內蒙古渾善達克水生植被(中國)

湖沼(芬蘭)

甘南海拔3800米處高原沼澤(中國)

黑龍江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澤(中國)

  按組成植被優勢種的生活型,沼澤可分為草本沼澤、泥炭蘚沼澤和木本沼澤。草本沼澤是典型的低位沼澤,類型多、分佈廣,常年積水或土壤透濕,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優勢,幾乎全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狀莖,常交織成厚的草根層或浮氈層,如蘆葦和一些苔草沼澤。泥炭蘚沼澤又稱高位沼澤,主要分佈在北方針葉林帶,由於多水、寒冷和貧營養的生境,泥炭蘚成為優勢植物,還有少數的草本、矮小灌木及喬木能生活在高位沼澤中,例如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落葉松(Larix)等。所有植物都具有旱生形態,這種適旱變態,不是缺水,而是氮素缺乏的貧養征兆。隻有幾種茅膏菜(Drosera)以捕捉昆蟲來補充氮的供給,沒有旱生形態。木本沼澤又稱中位沼澤,植被以木本中養分植物為主。

  中國的沼澤植被類型多、分佈廣,青藏高原的若爾蓋和東北的三江平原較為集中,面積較大。沼澤類型以草本沼澤為主,木本沼澤次之,蘚類沼澤最少。沼澤植被的種類組成比較簡單。

  沼澤有重要的生態效益,其中的泥炭、植物纖維、飼草等都有很大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