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上多年天氣和大氣活動的綜合狀況。海洋氣候研究為航海、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港口建設以及氣候預測服務。受海洋影響顯著的大陸邊緣區的氣候稱海洋性氣候。

  特徵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是地球氣候的巨大調節器,海洋氣候與大陸氣候有顯著不同。兩相比較,海洋氣候全年氣溫變化和緩,夏、秋季較遲,春溫低於秋溫,冬暖夏涼,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小,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出現月份,均比陸上落後;;蒸發強,雲、霧和降水較多,全年雨量的分配均勻。

  氣溫 大洋上氣溫等值線大體呈緯向分佈,特別是南半球中緯和高緯海區,幾乎和緯圈完全平行。冬季的南北溫差大於夏季。一般低緯度海面比同緯度的陸地氣溫低,高緯度海面相反。中緯度海面的氣溫,夏季比陸地低,冬季比陸地高。

  氣壓 由赤道海區至極地,低層大氣存在著高低相間的氣壓帶: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它們的界線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這種變化尤以北半球明顯。冬季,副極地海區的冰島低壓和阿留申低壓十分強大;夏季,這兩個低壓弱而偏北,副熱帶高壓增強並顯著北進。

   副熱帶高壓向赤道的一側為偏東信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副熱帶向極地一側為偏西風。副極地低壓向極地一側為東風帶。在大陸東岸及附近海上冬夏季風盛行。

  影響因素 影響海洋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海洋環境和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是海水和大氣增溫的主要能源,是大氣中許多物理過程的基本動力。海面是低層大氣的下墊面,海水比熱大,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小,加上海洋遼闊,體積大,因而海洋成為地球的一個巨大的熱量和水分的貯存庫。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大約一半被海水吸收和貯存,然後海水又以長波輻射、潛熱和感熱的形式向大氣輸送熱量,推動大氣運動。海洋在水分循環中向大氣提供大量水分。海陸分佈和海流寒暖等環境因素影響著熱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大氣環流,形成各海區氣候的差異。大氣環流可促進南北之間或東西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使氣候不僅受附近海洋環境的制約,還受其他非海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