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港口城市背後,為港口提供出口貨物和銷售進口商品的內陸地區。腹地面積的廣度及其經濟潛力的大小,通常受港口背後內陸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自然條件以及人口、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有的港口,背面為高大山地所阻,既無河流,又缺乏鐵路和公路的聯繫,與內陸的交通十分困難,因而腹地範圍隻局限於沿海狹小地區;有的港口背後為廣大沙漠,人口稀少,生產水準低下,經濟意義不大,阻礙港口的發展。人口狀況和生產、商業水準以及鐵路、運河和港口建設條件等因素的變化,則可以引引起某些港口腹地范圍的擴展或縮小,以及通過港口吞吐貨物種類和數量的改變。

  一國的沿海地區往往建有相距較近的多個港口,其腹地范圍,存在彼此重疊和互相交錯的現象。例如中國華北平原,既是天津港的主要腹地,又有部分物資通過秦皇島港和青島港進出口;長江中遊的兩湖平原,是上海港的重要腹地,但在京廣鐵路修建後,部分商品改為向南通過廣州港出口;而英國中部奔寧山脈西側的約克郡和東側蘭開夏郡的工業地區,是東瀕北海的赫爾港和西臨愛爾蘭海的利物浦港的混合腹地。

  絕大多數國傢港口的腹地范圍隻限於本國領土內,但有少數大型國際性港口的腹地范圍超出瞭本國領土的疆域,擴及到鄰近國傢的領土。例如荷蘭鹿特丹港的腹地擴及到萊茵河流域的比利時、盧森堡、聯邦德國和法國東北部等廣大地區。同樣,新加坡也有類似情況。

  “腹地”一詞,除瞭是為一個貿易港口提供進出口貨物的來源和銷售市場的背後內陸地區這一傳統含義之外,現已被引伸指位於一般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周圍的毗鄰地區。它們受中欣城市的影響,起到為中心城市提供物資和銷售市場以及接受中心城市文化服務的作用。